專題策展
聲音故事館-臺灣美食街
聲音故事館推出「臺灣美食街」特展,打造百貨公司美食街的場景,讓民眾可以在展間用不一樣的方式體驗臺灣美食和了解背後國家語言、食農教育的議題。
分享至
20
3057

教育電臺一直致力於製播多元族群的節目:像是「有原來相會」為大眾帶來原住民文化故事、族語教學,「老个好!老个靚!」、「食飽夜 來聊聊」用客語展現客家文化之美,而在教育電臺Channel+本土語言學習專區也提供臺灣台語、客語的學習資源,讓各族群都有機會在空中發聲。

 

而在聲音故事館成立之後,這些優質的節目也有了不一樣的面貌。
 

112年聲音故事館推出「臺灣美食街」特展,精選國家語言系列節目(臺灣台語、臺灣客語、臺灣原住民族語),打造百貨公司美食街的場景,讓民眾可以在展間用不一樣的方式體驗臺灣小吃、客家美食與原住民料理,以及了解背後食農教育的議題。

 

品味文化的臺灣美食街

文化多樣性是一種臺灣特色,而文化能夠世代流傳下去的關鍵,便是母語發展與保存。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基礎,更是文化傳承的媒介;而最能體現臺灣多元語言和文化樣貌的,便是人民日常品味的美食。

 


臺灣有著獨特的飲食風景。
在臺灣,從夜市、美食商場、流水席到路邊攤,都可以看見不同族群的料理,交融成豐富且揚名海外的文化特色。夜市裡常見的臭豆腐、蚵仔煎;來到客家庄一定要吃的粄條、客家麻糬,以及原住民的小米酒、醃苦花魚…每道菜餚的產生都有其不同的時空背景以及民族性。

聲音故事館「臺灣美食街」特展設立五個聲音小站:「饒富滋味的臺灣小吃」、「鹹香濃郁的客家美食」、「原住民的珍饈饗宴」、「聽見不同的國家語言」、「食農教育面面觀」,除了陳列精選節目,聲音小站的海報也加入百貨美食街常見的食物模型,讓臭豆腐、客家菜包、阿美族的阿里鳳鳳等特色佳餚能更立體化地呈現,讓民眾觀展時不只聽見好節目,也能在視覺上有不一樣的感受。

其中「原住民的珍饈饗宴」所展示的食物模型「阿里鳳鳳」較為特別:阿里鳳鳳又稱情人粽,原本是阿美族的婦女為外出打獵的丈夫製作的「便當」,以林投葉編織包裹著糯米、豬肉或魚肉等材料,方便工作勞累的族人休憩品嘗。為了重現這項特殊的菜餚,製作團隊特地邀請花蓮光復鄉的阿美族人以林投葉編織,再進行設計加工,讓這項傳統的技藝可以更原汁原味地呈現在民眾眼前。

 


 

從飲食文化到食農教育

除了展現各族群的特色料理,「臺灣美食街」特展具備食農教育的意義:不只是品嘗料理,體驗飲食文化,更能了解臺灣在地食材的來源、製作方式以及永續耕作等議題。

在「食農教育面面觀」的聲音小站收錄了與食農議題相關的節目單集:包含退休校長如何推廣食農教育,還有講解製作小米酒科學原理的兒童節目等等,不只大人可以細細聆聽,小朋友也可以因此學習食物的知識。

教育廣播電臺至今(112年)已成立63年,除了肩負廣播傳承的義務,也不斷嘗試各種能夠傳遞教育之聲、為各族群發聲的可能。「臺灣美食街」特展結合國家語言與食農教育的精神,藉由趣味化的情境設計,讓多元文化能在聲音故事館裡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教育電臺Channel+也同步收錄「臺灣美食街」策展節目,讓民眾於線上、線下都能有完整的收聽體驗。

 

教育電臺Channel+ 臺灣美食街主題頻道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