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讓舊物重生
永續,讓愛與設計交織,使舊物重生,也讓未來更好。 當「消費的慾望」與「環境的極限」彼此拉扯,我們是否能重新學習、重新思考,如何取得真正的平衡? 本集節目特地邀請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何兆華院長,從一件媽媽縫製的「百納衣」談起,看見設計背後深藏的情感與文化,也帶領我們探問:時尚產業如何回應當代的永續挑戰? 在何院長眼中,永續設計並不是對潮流的妥協,而是一種回歸生活本質的智慧——重新認識「慢時尚」、重新珍視代代相傳的工藝與知識。從百納衣所蘊含的幸福哲學,到苧麻植物「全株利用」的生活智慧——這些傳統技藝,早已蘊藏著設計未來的可能。「From Forest to Fashion」香蕉葉、鳳梨纖維、柑橘絲……曾被視為農業廢棄物的素材,搖身一變為時尚伸展台上的亮點,訴說著設計與環境共生的故事。 台灣也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從「單一材質設計」以利回收再利用,到數位模擬印染、低碳製程,有效節省墨水、水資源與能源消耗,落實碳足跡的減量行動。 不僅如此,如今的時裝周更鼓勵設計師揭露服裝的碳足跡,讓每一件衣服背後的環境成本能夠被看見,從而推動整個時尚產業走向更透明、更負責的未來。 永續,是用創意延續舊物的生命,也是用設計揭露看不見的成本。 讓我們重新學習如何選擇,因為未來不是理所當然,而是一點一滴設計出來的。 更多永續生活好點子請參考收聽本臺與會研基金會合作製播的【永續生活 On Air】節目!
「1%超級AI使用者」將掌握未來99%的資源?教育必須翻轉,智育與AI協作,人類價值展現在「德體群美」!
讓AI寫台灣指考考卷,成績可以考上台大醫科!未來的學習還有意義嗎? 全球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AI不僅是「考試機器」,更能回答艱澀的學術問題,傳統的學習模式是否已經過時?在這集節目中,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將帶大家深入探討,AI如何重塑教育、工作以及我們的未來。 簡立峰指出,AI已進入了「理解與創造」的新階段,讓知識的取得變得更加便捷有效率。他認為,未來的教育將不再單純依賴人類教師的知識傳遞,而是更注重如何與AI共同合作,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 而在全球AI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簡老師強調,台灣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從硬體到在地化應用都要加強。台灣擁有世界領先的半導體技術,並且具備豐富的科技人才,這些資源將成為我們在AI時代立足全球舞台的關鍵。然而,數位霸權、關稅戰等國際局勢也可能成為台灣面對的障礙,如何因應這些挑戰,是台灣在AI時代能否繼續領先的關鍵。 簡立峰老師提醒,面對如此強大的AI工具,未來的學習不僅是掌握技術,更是要具備數位素養與媒體識讀的能力。我們都是「AI時代的移民」,如何成為AI超級使用者?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新聞ByeBye!》 來 賓| 簡立峰(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邱家宜、黃兆徽、張育騰、蔡東棧、曾富謄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 💌想聯絡我們請按此 💌寫信給主持人請按此 💌謠言剋星查小喵請按此
你手機上癮了嗎?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明明只是想滑一下,卻一不小心就過了一小時?手機,原是聯繫世界的工具,如今卻悄悄綁架了我們的時間與注意力。青少年正值自我發展關鍵期,卻也最容易陷入「手機上癮」的循環。本集節目,我們一起深入探討:什麼是手機上癮?為什麼我們這麼難放下手機?又有哪些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回主控權,重新掌握生活的節奏?
卡倫・霍妮的三類型人格
延續上週介紹的卡倫・霍妮,進一步討論她認為人在面對焦慮時,會發展出三種基本人格趨勢:討好型(順從)、掌控型(對抗)、逃避型(疏遠)。這三種類型有何特定需求與敏感點?他們如何看待愛、權力與自由?一起透過霍妮的理論認識自己與他人。
SDGs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半月池
我最討厭的事就是路上塞車! 我最不喜歡的是網路不通順! 如果沒有良好的建設,生活一定會超級不方便~ 如果交通規劃沒有做好,真的會出大問題啊! 生活當中我們最常遇到的就是交通建設 除了交通建設很重要之外,像是衛生設施、資訊設備這些基礎建設 都會大大的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今天在節目當中邀請到巫秀淇 老師 要來和大家分享客家有一項很重要的建設『半月池』 最後一個單元生活靚膩膩邀請到林秋伶老師跟大家分享客家諺語『燈盞無油火難光,陂塘無水魚難養』唷!
永續從你我的選擇開始
「少一點浪費、多一點選擇,每一個生活決定,都是實踐永續的起點。」 永續這個詞,越來越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從企業、政策到校園、家庭,每個人都在談永續。但你有沒有想過,永續不只是企業的任務,其實也和你我每天的生活選擇息息相關? 本集《永續生活 on air》邀請到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評價準則委員會游萬淵主任委員,以他長期參與ESG推動與專業評價制度建置的經驗,深入剖析「什麼是ESG與永續發展」、「企業與個人如何攜手共行」,並分享他從阿塱壹自然步道、日本健走旅行中體會到的永續生活哲學。 企業的真實價值,早已從過去依賴歷史財務報表的評估方式,轉向重視無形資產與智慧資本的隱含價值。在不確定性高的時代,掌握國際評價潮流與即時修正評價準則,將是專業評價人員與企業邁向未來的重要關鍵。 從搭乘大眾運輸、選擇綠色商品,到拒絕過度包裝,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養成永續態度。節目也將帶你認識永續投資的新趨勢,了解它如何不只改變金融市場,也進一步推動企業ESG轉型、提升競爭力。 永續,其實不難。它需要的,不過是一個起心動念——從你我的日常生活,開始。 更多永續生活好點子請參考收聽本臺與會研基金會合作製播的【永續生活 On Air】節目!
台灣一天4億被詐!網紅炫富藏陷阱?揭開詐騙新常態與自保三招!
(單元一) 詐騙早已是全球性問題。根據資安專家劉彥伯的分享,2023至2024年間,全球詐騙交易量高達15兆台幣,台灣平均每逾4億元遭詐。詐騙類型推陳出新,從電話簡訊到社群廣告,常見手法包括引導加入LINE私聊群組、下載APP、假冒名人投資推薦等,其中「投資詐騙」損失最為嚴重,占整體七至八成。 詐騙年齡層年輕化,平台從臉書擴及IG、抖音等新媒體,甚至透過SEO技術洗排名,使假網站排進搜尋前列。可說是,只要民眾一上網,就要不斷跟詐騙集團打交道。 如何避免被騙?劉彥伯提醒民眾要掌握三大防詐關鍵:培養防詐意識、善用防詐工具、制定相對應法律。他也呼籲政府整合跨部會資源、與社群平台合作強化廣告審查與下架機制。新加坡的防詐App即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模式。本週《新聞真假掰》,邀請劉彥伯分享最新詐騙手法與防詐對策,陪大家一起守住荷包與資訊安全。 (單元二) AI查核機器人真的能打擊假訊息嗎?AI技術不只用來生成內容,現在連查核工作也搭上了這波浪潮! 巴西的查核組織 「Aos Fatos」推出了 AI 聊天機器人「Fátima 3.0」,不僅回應更自然,還能根據過去的查核報告給出更精準的答案。而台灣的查核團隊「cofacts真的假的」也開發出 AI 聊天機器人,甚至能分析訊息結構,提醒你哪些內容可能有問題,但這些 AI 查核工具真的能有效打擊假訊息嗎? 本集我們邀請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國際事務主任何蕙安,來探討: 巴西查核組織「Aos Fatos」的 AI 聊天機器人「Fátima 3.0」 如何運用生成式AI技術回應查核需求? 台灣查核團隊 「cofacts真的假的」如何用 AI 自動分析傳言結構,協助辨識可疑訊息? 國際查核社群正攜手開發 AI 聊天機器人,目標在 2025 年全球查核大會(GlobalFact 12th)前推出! AI 能否成為打擊假訊息的關鍵工具?還有哪些潛在挑戰?一起來聽這集的討論! 🎵本周來賓點播:周杰倫-聽媽碼的話 來 賓| 劉彥伯(資訊安全專家)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邱家宜、黃兆徽、張育騰、蔡東棧、陳柏樺、林欣妮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收聽節目其他集次請按此 💌想聯絡我們請按此 💌寫信給主持人請按此 💌謠言剋星查小喵請按此
如果手機從我生活中消失
在學校該不該統一收手機的熱議聲中,我們邀請到即將升大學的高三生千千,聊聊她的手機使用習慣與心情日常。對她而言,手機究竟是工具、陪伴,還是壓力來源?同時,我們也請到腦科學家謝伯讓教授,從大腦運作角度解析短影音對專注力與情緒的影響。從學生視角到科學觀點,帶你重新思考,我們與手機的關係。
SDGs5實現性別平等-客家千金粄
聽說世界上有很多女孩被迫工作,不能上學 我覺得要做到性別平等可能還要100年 就算我超級努力,大家還是覺得我比不上男生 2022年底,估計仍然有將近4億名婦人和女孩生活在每天生活費不到60元台幣。聯合國婦女組織估計,至少還需要300年才能實現性別平等,遠比2030年的永續目標來的更久呢!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SDGs5實現性別平等 邀請到江明恭老師分享從他的作品《小桃妹》這本書來討論喔! 最後一個單元生活靚膩膩邀請到陳詠翔老師跟大家分享客家諺語『好女毋使娘嫁衣,好男毋使爺田地』唷!
從一杯咖啡開始的永續行動
「永續,其實能落實在服裝的各個角落。 從一杯咖啡開始,讓資源重生、讓生活更有價值。」 當你喝下一杯咖啡,是否想過它也能變成一件機能服? 這場創新的實驗,由興采實業董事長陳國欽發起——他用回收咖啡渣製成機能紗線,開創全球矚目的「S.Café® 咖啡紗」。 從貿易商轉型為研發導向企業,帶領團隊打造環保機能布料,不只立足台灣,更走向世界,與國際品牌攜手。 這不只是商業成功的故事。 這是一段 從心出發的永續之路——結合環保、教育與生活哲學,走出屬於台灣的創新典範。 從咖啡渣到高機能布料,S.Café®咖啡紗是實驗室與生活最溫柔的交會。它抗UV、除臭、快乾,用科技翻轉紡織產業,榮獲金質獎肯定,更獲得多項國際環保認證,成為紡織界的永續新標竿。 產品不只是產品,更是理念的載體:打造「設計 → 生產 → 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生態系,推動 REFIT™ 回收計畫,邀請跑者、企業員工共同參與永續行動。並透過教育基金會,陪伴孩子看見世界、思考未來,種下一顆永續發展的種子。 「永續,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過得心安。」 從選一杯咖啡、穿一件衣服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改變的一部分。 更多永續生活好點子請參考收聽本臺與會研基金會合作製播的【永續生活 On Air】節目!
你「自由」嗎?何謂「自由」?如何「批判思考」?AI時代人類必備的思惟能力?
(單元一) 後真相時代,言論自由與假訊息之間的關係成為公共討論的核心議題,我們該如何理性討論公眾事務,哲學思維是當代解方? 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林火旺指出,言論自由並非絕對。法律對於毀謗、仇恨與歧視性言論皆有所規範。言論自由的目的應是促進真理的發現,而非濫用自由來操弄輿論。他引用19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在《論自由》中的觀點,指出自由應有助於社會與個體的發展,而非無限上綱。例如,若讓三歲小孩自由行動而無判斷力,可能會導致危險。 談及公共政策時,林火旺用「無知之幕」的概念作為說明,他以垃圾掩埋場為例,人們通常不希望「嫌惡設施」建在自己家附近,但若人人都持相同態度,社會將無法運作。 隨著AI技術的發展,假訊息的製造變得更加精緻,也使人更難分辨真假。林火旺區分了「工具理性」與「目的理性」,指出AI具備高度的工具理性,能夠高效地處理資訊,但缺乏人類的同理心與道德判斷。他引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觀點,強調真正的人類價值在於關心他人,而非僅僅追求個人利益。 本集邀請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林火旺,與我們探討自由的本質、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AI時代下哲學如何成為辨識真假的關鍵工具。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 Bye Bye! (單元二) 查核技術對這個世代的學生而言,就像是一種媒體識讀的「預防針」。正如台北中崙高中教師葉桑如所言:「如果他們越早建立抗體,未來無論是對台灣還是對他們自己的未來,當接觸到虛假訊息或認知作戰時,才能具備足夠的危機感與抵抗力。」在民主價值受到挑戰的當下,這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也是一道保護自己與守護社會的重要屏障。 本集節目將帶您走進台北中崙高中的課堂與比賽現場,採訪參加青年查證挑戰賽的學生們,從暖身賽到實戰,他們如何運用創意與工具,突破一道道查證難題?運用 Google Lens 翻譯、掌握 IG 貼文的隱藏時間戳、甚至研究國外地圖與路標,參賽者分享他們的初衷、克服挑戰的過程,還有在團隊合作中的成長體會。 一起來聽聽這群高中生如何鍛鍊資訊判讀力,如何在查證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資訊的力量! 🎵本周來賓點播:李宗盛〈山丘 〉 來 賓|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黃兆徽、邱家宜、陳柏樺、張育騰、蔡東棧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 💌想聯絡我們請按此 💌寫信給主持人請按此 💌謠言剋星查小喵請按此
世壯運陳彥地國際舞臺圓夢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游泳項目競賽進入第二天,高齡95歲的臺灣選手陳彥地連續兩天分別勇奪100公尺仰式、50公尺仰式金牌。陳彥地先生表示,雖然成績未能破個人紀錄,但很開心把世壯運金牌留在臺灣。 陳彥地先生在今年世壯運賽事男子100公尺仰式(95+)以3分27秒、50公尺仰式(95+)以1分31秒拿下金牌。今年已經95歲的他,5年前在大兒子的陪伴下,每周2次游泳1600公尺,並每日騎腳踏車、練習氣功,健康秘訣就是吃好睡好,保持愉快心情,是長壽的不二法門。 陳彥地先生表示,雖然每周持續練習游泳,但面對世界級的比賽,他練習上更為用力、賣力,並以平常心應賽,對於金牌更是勝券在握。此外,這次參賽除了是一圓人生的夢想外,也在這次賽事中和其他國家選手互動,結交了來自日本和法國的友人。 陳彥地曾連續兩年在全國分齡游泳錦標賽奪金,是90到94歲組50公尺仰式紀錄保持人。他的家人也組成加油團,身穿特製的加油服為他加油打氣。陳彥地先生站上世界的舞臺,家人們也為他感到驕傲,開心地說「阿公圓夢了!」 臺北市觀傳局指出,本屆世壯運吸引2.5萬多名國內外選手報名,超過2千位65歲以上「不老英雄」報名參賽,90歲以上有15人,其中8人來自臺灣,最高齡為105歲泰國田徑選手,展現「活到老、動到老」的運動精神。
95歲奪雙金 陳彥地的長壽秘訣
代表臺灣參加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游泳賽事的陳彥地選手,今年高齡95歲,在50公尺及100公尺仰式項目中一舉奪下兩面金牌,成績雖未打破自己過往紀錄,但仍為臺灣爭光,展現驚人的體能與意志力。 陳彥地選手表示,以95歲高齡參加世壯運,是相當難得且榮耀,儘管組別中無其他對手,「金牌穩拿」,但因無法突破自己2022年全國分齡游泳錦標賽的最佳成績,仍有些遺憾。小兒子陳文仁先生表示,父親過去締造50公尺仰式1分28秒、100公尺仰式3分25秒的個人紀錄,而這次世壯運成績分別為1分31秒與3分27秒,略有落差,由於父親年事已高,加上連日賽事身體勞累,體力難免會受影響。 陳彥地曾說過,子女的陪伴與孝心,是他健康的最大動力,小學應屆畢業同學有130人,至今僅10人仍在世,且只有他仍當勇健。他表示,大兒子連續5年半陪他進行訓練,迄今已經累積550公里紀錄,此外還每天騎腳踏車、練習氣功等,長壽的秘訣就是「吃得下、睡得著、想得開」。 不管是平時的運動訓練或是比賽現場,都可以看到陳彥地先生的家人在旁陪伴或加油。尤其,為了這次國際級的世壯運,孫女還特別手繪設計專屬的加油服,上頭印製著「金牌阿公好棒棒」,家族四代親友10多人在競賽現場為他應援,讓陳彥地內心相當歡喜。陳文仁先生表示,平時家人都會陪伴父親吃飯聊天,一起運動、旅遊和玩橋牌,尤其4個兄弟姊妹都已經退休,有更多時間陪著父親吃喝玩樂,父親的健康就是為人子女的福氣。 陳文仁先生表示,父親的健康就是為人子女的福氣,平時家人都會陪伴父親吃飯聊天,一起運動、旅遊和玩橋牌,有助於凝聚家族的向心力,尤其4個兄弟姊妹都已經退休,有更多時間陪著父親吃喝玩樂。父親在兩天的賽事中結交了許多外國朋友,參賽非但不緊張,反而是相當歡樂,能和世界交朋友是最棒的收穫。 女兒陳淑婉小姐表示,父親過去征戰多場國內賽事,這是他首次參加國際賽事,除了累積比賽的經驗外,更是一圓世界冠軍的畢生夢想。
「噴射機阿嬤」林潘秀雲田徑雙冠
參加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田徑賽事的林潘秀雲選手,曾經離開田徑場40年,現年88歲,外號從「噴射機」晉升「噴射機阿嬤」,唯一不變初衷是她對運動的熱愛,今天(19日)在臺北田徑場200公尺短跑以1分11秒07順利再度奪金,為自己不凡的跑步人生再添一筆榮耀。 2025世壯運選手林潘秀雲繼5月18日的100公尺短跑賽事後,200公尺以1分11秒07奪得冠軍,他過去多次在世界級的田徑賽事上獲獎,這一次面對同年齡層的選手,她認為輕鬆許多,也表示很喜歡跑步的感覺,有機會希望自己能跑到100歲。 談起重返跑道的契機,林潘秀雲分享,竟是因為膝蓋出問題。當時醫師建議動手術開刀並置入人工關節,但她堅決拒絕,選擇透過運動改善健康,這一跑,就超過20年。而對她來說,第二天的200公尺賽事是一大挑戰,她坦言,一想到要跑200公尺就腿軟,因為跑法與100公尺完全不同,且關節骨頭摩擦的疼痛難以忍受,但最終她仍克服困難、順利完賽。 林潘秀雲參與過無數國內外長青組賽事,並認為這次的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特別有趣。她也分享,若沒有比賽行程,每天都會到網球場打球,看到年輕人慢跑時,還會熱心指導正確的姿勢與呼吸方式。 88歲林潘秀雲不僅在場上是噴射機,近年積極參與登山運動,曾任臺灣銀髮族協會總會志工團團長及總會登山隊負責人,還成為臺灣最年長登上非洲最高峰的山友,她笑說因為健康才能比別人走得遠,未來目標是「跑到100歲!」
97歲唐成瑤 「水陸兩棲」奪金
97歲的唐成瑤參加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昨天(18號)在95歲以上組別的女子50公尺蛙式項目中,以2分27秒40的成績勇奪金牌,成為全場矚目焦點。今天(19日)轉戰臺北田徑場,參與女子200公尺賽事,在全場熱烈歡呼中全力衝刺,最終以2分19秒07再度摘金,展現「水陸兩棲」的驚人體能與毅力。 19號的台北田徑場上聚集來自世界各國的田徑好手,97歲的唐成瑤再度出戰田徑200公尺決賽,更是該組別中唯一參賽的選手。當她奮力跑向終點的那一刻,現場響起熱烈掌聲,為她的堅毅精神喝采。賽後她分享,自己之所以能擁有驚人的意志力,是因為堅持運動員精神,無論賽場或人生,都絕不能中途放棄、輕言認輸。 提及如何維持良好的體能,唐成瑤分享從4歲開始運動,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沒有中斷。不過跑步比較少,平常多是走路。因為平時居住在屏東恆春,冬天沒有溫水游泳池,冷水太冰,自己已經是快100歲的人,實在禁不起寒冷,所以後來改變方式,開始從恆春鎮走大約一兩公里,再折返回家當作暖身,接著再去游泳。 唐成瑤的參賽精神令人感佩,無論寒冬酷暑,她始終堅持運動、從未間斷。田徑賽事結束後,她依然精神奕奕,連續兩天參賽毫無倦容,完美詮釋「活到老、運動到老」的堅毅信念與生命力。
享受沒有手機的時刻
現代人手一機,大概很少想到視線沒盯著手機時還可以做些什麼事。延續上週話題,沒有對手機上癮的千千她都如何安排生活與學習,如何感受時間的節奏與專注的價值。同時,我們也繼續請腦科學家謝伯讓教授談談「數位排毒」的幾種實用方法,幫助我們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找回大腦的平靜與清明。手機不在身邊,反而有機會更靠近自己。
帶孩子突破框架的哲學思辨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邀請蘇子媖老師,深入探討兒童哲學與孩子們的思辨世界。老師分享她如何用哲學思維引導孩子的日常對話與好奇提問。從和女兒的哲學對話實驗,到運用羅丹雕塑、繪本與桌遊打開孩子的觀察力與提問力,老師展現了如何在生活中種下哲學思考的種子。兒童哲學不只是孩子的專利,也喚醒了每個人心中那個愛問「為什麼」的內在小孩。 節目中推薦繪本:《好無聊啊好無聊》《機器人假裝是我》《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正義使者》
SDGs 11規劃永續發展的城市和社區-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如果城市裡擠了太多人,交通一定會大打結! 城市裡人潮擁擠,導致環境容易髒兮兮! 我擔心城鄉差距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大家覺得居住在大城市裡面,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人到城市裡面居住?如果有一天,大家都擠進城市裡的話,可能會發生什麼嚴重的問題呢? 如果傳統文化都消失了,可能會造成很多問題呢!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SDGs 11規劃永續發展的城市和社區 邀請到台北市客委會主委 周羿希主委來分享《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最後一個單元生活靚膩膩邀請到林秋伶老師 跟大家分享客家諺語『喊天天毋應,喊地地毋聲』唷!
世壯運木球賽 高齡選手展身手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木球項目今(20)天舉行第二天的賽程,75歲以上男子組桿數賽共有20多位選手參加,包括高齡93歲的選手蘇振村也下場大展身手,豔陽下沉穩揮桿的身影成為賽場上的焦點。 瞄準再沉穩的揮桿,93歲的蘇振村穩紮穩打,最後打出46桿的好成績,他說,自己很滿意,畢竟其他選手都更年輕,打球是以平常心順其自然,因為木球是和自己比賽的運動。 從事木球運動超過20年,征戰國內外的賽事,蘇振村提到木球運動除了要專心、沉穩才能打出筆直的球,比賽時還要會觀察,因為比賽時的地形會影響球的走勢,比如前面選手打出的球都偏右,可能就是地形的原因。 75歲組別的男子單打個人賽,場上還有一位高齡82歲的選手吳家明,他說,木球是最適合長輩的運動,可以交朋友,一場比賽至少走上5千步,不論輸贏都能達到運動效果。他與蘇振村也將搭檔繼續參加木球項目的雙打賽事。 根據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資料,木球是緣起於臺灣的室外體育活動,球門柱與球桿的桿頭都是以臺灣啤酒瓶為造型,選手必須揮桿讓木球通過球門,並且使木酒杯向上翻轉,比賽分為桿數賽與球道賽。
93歲世壯運選手蘇振村木球奪金
93歲的蘇振村參與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的木球比賽,獲得75歲組個人桿數賽的金牌。熱愛運動的他曾經參與田徑和網球賽事,最後選擇木球作為終身運動,希望打到不能打,也要繼續到賽場旁加油。 蘇振村原本從事田徑比賽跳高項目,曾經打破四屆亞洲盃常青田徑錦標賽的紀錄,64歲開始接觸木球,一打就超過20年,他說,木球適合高齡長輩,自己就可以練習,又不用找人對打,可以延長運動的年齡。 以93歲高齡參加世界壯年運動會打敗許多年輕選手拿下金牌,蘇振村的女兒蘇秀娟以及兒子蘇仁傑也都一起參加比賽,一家三口在賽場上互相加油,參與65歲組別蘇秀娟笑說,「爸爸在球場上是衝動型選手,別人要慢慢修球,反而爸爸會從第二桿開始就直衝球門。」 因為參與木球運動,家人間有著更多的話題,熱愛木球蘇振村說,要終身運動,打到不能打,還要來看比賽,幫大家加油。
帕運桌球阿嬤盧碧春 世壯運出賽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於5月17日展開,今天(21日)進行桌球項目賽事。備受矚目的「桌球阿嬤」東京帕運國手盧碧春也展開她第一場比賽。盧碧春的人生堪稱「用球拍開出來的路」,從完全不會打桌球,到3年內奪下全國冠軍;2018年亞洲帕拉運動會,她更擊敗強敵、勇奪銀牌,並代表臺灣出戰2020東京帕運,也因此被譽為「臺灣最強桌球阿嬤」。 在球場上,盧碧春坐在輪椅上,專注地盯著對手的一舉一動。隨著球拍與球的碰撞聲此起彼落,她靈活地轉動輪椅,迅速移動位置,反手一記漂亮的抽球得分,提到桌球在她人生扮演的角色,她表示,一開始只是陪著先生去球館打球,直到某次陪先生參加桌球協會的慶功宴,看到場上一群輪椅朋友打得熱血又投入,心中燃起一股也想試試的念頭,沒想到這一試,改變她的人生。 盧碧春一路走來最大的後盾,就是丈夫與兒子們的支持。21日的比賽,盧碧春小兒子也到場為媽媽加油打氣。盧碧春兒子表示,從小看著父母堅持練習,自己每週二也都會陪同練習,希望媽媽每一次比賽都要好好珍惜,不一定要拿冠軍,但只要能出場,就是最讓家人驕傲的事。 盧碧春目前正積極備戰後續賽事,目標直指金牌。她也鼓勵有更多身障選手能走上球桌,她說,像她這樣起步晚都能成為國手,年輕選手更應該堅持到底、不要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