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策展
媒體素養數位教學研究計畫─媒體近用教案
媒體內容製作實務、數位作品重製、公開播送或傳輸原則,授權與編輯。
分享至
13
6849

策展人、文字/徐朝晃、洪千惠

媒體近用Media Access

媒體近用權主要是指在人人在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權利之下,能擁有「接近和使用媒體的權利」。其中包括被動且有限度的接近權,使人人具有答辯以及更正媒體的權利;與主動的使用權,主動製作節目,建立自己的媒體、或自己的頻道,皆屬於主動的媒體近用範疇。

認識媒體近用權
節目名稱:認識媒體近用權
首播日期:2015/02/22
邀訪來賓: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講師李律鋒

 

媒體近用如何學習?

 

▎學習目標

① 學習文本撰寫

② 體驗媒體製作流程

③ 分享實作心得

 

▎學習架構

  
 

  

學習活動內容設計與實施方式

 學習活動內容設計分為三大部分:準備活動、發展活動與綜合活動。

 

▎▎準備活動:引起動機

暖身活動請教師開場播放簡報,進行課程簡要說明與自我介紹。

引言請教師調查學生自己媒體使用習慣,家人的媒體使用習慣及使用動機。

世代媒體使用消長分析。

你知道你被網路綁架了嗎?你知道你與媒體之間的距離嗎?

被網路綁架的生活
節目名稱:被網路綁架的生活
首播日期:2020/01/01
邀訪來賓:

 

湯麵大挑戰
節目名稱:湯麵大挑戰
首播日期:2020/01/01
邀訪來賓:

 

親子戰爭引爆點:網路使用問題大
節目名稱:親子戰爭引爆點:網路使用問題大
首播日期:2020/08/11
邀訪來賓:顧芸曦,劉宇宸.劉宇寰.陳淑春,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癮藏危機

由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戲劇社同學製作改編,藉由肢體動作的表演藝術,傳達當與媒體的距離過度靠近時,引發的成癮危機...

 

▎▎發展活動 

▎認識與媒體的距離重要核心四概念

媒體近用包括主動尋求資訊、接收資訊與產製資訊的機會與能力。討論範疇包括大眾媒體、社區媒體及網路媒體與通訊媒體的應用。

資訊近用:

傳播權是參與公共事務權利,故不論國家貧富、區域遠近及個人,皆享有被動知曉、通知或主動蒐集與傳播的權利。除避免傳播媒體被誤用,並監督媒體運作,達成媒體近用平權的實現。

例如: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網路公民新聞平臺的公民記者,以便讓公共資訊的報導能納入多元化的觀點與在地化的視野。


科技近用:

科技可以提供更多的資訊、娛樂、互動與自媒體功能,因而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矛盾,但仍須關注因種族、年齡、階級、語言等社會差異而衍生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現象。
例如:教育部透過大專生資訊志工團隊進入偏鄉國小或社區,提供日常生活數位應用的教學。

 

參與近用:

媒體產業是公共服務事業,並透過立法保障公民使用與傳播的權利。傳播業者將邀請社會大眾參與近用。例如:社會大眾應透過讀者投書的專欄、參與廣播電臺或是電視臺開放現場叩應(call in)的機會,及網路直播平台的留言、互動,充分善用參與的權利。

 

傳播近用:

網路媒體的使用者享有更多的自主權與積極參與的機會,網友們除了機會去接近、參與媒體之外,還能透過網路書寫、或是自製的影片分享提供資訊與娛樂大眾。若是針對公共議題提出個人或團體的意見,則成就了公民權力的彰顯(empowerment)。因此網友們便從資訊的被動消費者轉變為積極的公民資訊生產者。
例如:成為部落客版主,或是在YouTube申請頻道成為創作者。

  

▎互動實作—一日廣播新聞編輯體驗

【新聞大事件?請問今天的頭條新聞?】

透過分組的方式,請同學在事前準備好的新聞素材中,選出心目中重要的三則新聞,編寫成廣播新聞稿件並為其下標。

 

【活動流程】

① 教師提供數則不同新聞議題的圖卡紙板,每一則新聞議題各有數則素材—即不同立場的意見訪談稿。

② 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一組基本以五至六人為單位,以組為單位發下海報紙與四色麥克筆。

③ 各組將自行從新聞素材中選擇三則同學認為重要的新聞作為快訊,並將三則新聞素材文字內容編輯成為200字以內的廣播新聞報導,並撰寫適當的新聞標題。

④ 各組進行活動發表。

 

【活動小結】

請教師檢視各組在三則自選新聞稿的排序狀況,以及選擇新聞素材的立場與意見,有何不同?
並請各組進行說明與討論,最後進行簡短活動小結。

  

▎▎綜合活動:回饋與統整

分享交流:回顧以上活動的內容,請同學提問並分享。
提問總結時間:請教師回答同學問題,並結論整體活動與核心概念。

 教師可以帶領同學一同回顧學習架構圖,以加強學生印象。

教師可以再行解釋架構圖:閱聽眾藉由理解資訊、傳播資訊、獲得資訊,達到媒體近用,擁有接近媒體的權利,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架構圖中的資訊一言堂、數位落差、知識落差與世代對立等等這些叉叉,干擾阻礙閱聽眾接近媒體,因此擁有接近媒體的權利至關重要。

③ 從課程開始的調查可以得知學生平常的媒體使用與接收資訊的管道和習慣,學生以多元樣貌在接近媒體,可以從實作活動中測驗同學是知道時事案例對於新聞是建議的敏銳度或請同學分享對於目前的新聞時事有哪些引起同學的關注,與同儕、家人、老師關注有何異同。

④ 最後藉由學生實際體驗新聞編輯對於題材的選擇,可以發現反思在生活中接受資訊或創造資訊時,是否落入資訊一言堂的框架,或創造異言堂的多元可能,並提醒同學與媒體的距離應包持恰如其分,一起善用媒體近用的權利。

 

▎與媒體的距離

科技變遷與革新的日新月異,相較以往大幅降低接近媒體的門檻,閱聽人可以更便利地在日常中接觸或取得媒體資訊或擁有傳播的行動載具,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拉近閱聽眾與媒體的距離,當媒體使用者不僅只是單一接收資訊的人,也可作為產製資訊或參與資訊產製過程的主動閱聽人。

觀眾可以影響戲劇的結局嗎?
節目名稱:觀眾可以影響戲劇的結局嗎?
首播日期:2015/05/17
邀訪來賓: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講師李律峰

 

我想成為YOUTUBER
節目名稱:我想成為YOUTUBER
首播日期:2018/07/04
邀訪來賓:國家太空中心科學家蕭俊傑先生

 

攝影師教你用手機拍出時尚感I
節目名稱:攝影師教你用手機拍出時尚感I
首播日期:2019/08/02
邀訪來賓:攝影師黃天仁

 

攝影師教你用手機拍出時尚感 II
節目名稱:攝影師教你用手機拍出時尚感 II
首播日期:2019/08/09
邀訪來賓:攝影師黃天仁

 

而閱聽眾因年齡、經濟、距離等可能原因無法靠近媒體或新興科技而與媒體距離過遠時,需要創造發展更多的橋梁,使每個閱聽眾得以擁有接觸媒體的機會。

臺南將軍DOC老據點新創意
節目名稱:臺南將軍DOC老據點新創意
首播日期:2019/02/11
邀訪來賓:(新聞外訪)學員李碧燕女士、近用計畫人員林曜呈先生、輔導員蔡明仁

 

科技的演進網路的蓬勃發展,使閱聽人可以跨越國界不受地區疆界的限制,拉近我們與媒體的距離,但與媒體的距離應適中過猶不及,當與媒體的距離過度靠近時,容易造成手機沉迷或網路成癮等問題,然而與媒體距離過遠而產生數位落差的現象無法讓每位閱聽人擁有同等公平的機會接觸媒體。

何謂網路成癮症
節目名稱:何謂網路成癮症
首播日期:2019/02/21
邀訪來賓:陳玥燊,張宸瑋,吳玲姍老師

 

大手牽小手,戒除手機成癮
節目名稱:大手牽小手,戒除手機成癮
首播日期:2019/05/29
邀訪來賓:網路隱私研究達人 范承豪老師

 

📝媒體素養數位教學研究計畫教案專區 

📝教育部媒體素養資源教育網

📝教育部全民資安素養網站

📝學習更多媒體素養概念,請收聽《媒體素養百寶箱》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