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不只明明德,也在台大、台科大、臺師大三個校園間的腳踏車道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習到永續觀念,更在生活中,用每一個腳步,踏出對永續環境的追求。
學生會做為自治代表權組織,也期許能以更高的視角去看公共事務。
在環境議題上,臺師大的永續發展相關課程比例高達26.55%,在國際大學永續評比系統STARS的標準計算中達到滿分。而關於開設與選擇真正具永續發展能力課程的環節,學生會也參與其中,理解永續課程的定義不是只有符合議題面向這麼簡單,而是在思考公共事務議題的時候有沒有永續的思維。
大學是能讓學生與社會接軌的環境,除了用心辦學,更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落實社會責任,讓學生不僅在學業、社團中有所成長,也具有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互助的精神,讓社會與大學的環境永續發展持續創新。臺師大有組織完善的永續發展中心與學生會永續發展部門,持續追蹤相關議題,讓永續的重要性能被師生看見,更被世界看見。學生會在校內追求學生權利與福利之際,也能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高舉認同的價值,積極發聲與信念實踐,為環境改善盡一份心力。
6/19下午5:05「大師心對話」節目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會吳炳毅、馮輝倫會長、學生權利部部長王瑞辰、以及永續組組長陳宏駿,一起分享參與學生會的起心動念,個人的學習轉變,如何代表學生與師長溝通,營造多元友善校園,積極推廣校園永續觀念,倡議「塑可而止」減塑行動、製作蔬食地圖等相關計畫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