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節氣之小寒

24節氣之小寒

0
214
邀訪來賓:圓仔老師播出日期:2018/12/30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開始。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歷書》記載:「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
  時序進入到小寒,節氣小寒在每年的國曆(也叫做新曆)一月初五或初六。

小寒排在冬節之後,表示天氣會愈來愈冷,

  在這裡有幾句台語諺語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一句:「小寒大冷,人馬安」,第二句:「十二月卯,不見草」,第一句的意思是小寒如果冷度夠,人和畜生都會平安無事,第二句的意思是十二月晝短夜長,就算是到了卯時(早上五點)天色依舊黑暗,在這時往窗外看,還是看不見野外的草地。

  新曆正月,天氣雖冷,不過還不是最冷的時節,此時的小寒神尊代表是城隍爺身邊的部屬,八爺范無救,他原本就是個冷酷無情的鬼差,讓人見到就會起雞皮疙瘩,不寒而慄。

  此時在台灣北部、西部濱海地區會冷得令人直發抖,農民要注意低溫寒害會凍傷農作物,農作物的收成會虧損。

  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寒為冬季的主氣,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在此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雖然此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姜、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等。

  「生命在於運動」,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善於養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冬季鍛煉還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冬天經常叩齒,有益腎、堅腎之功;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涌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并按揉腳心;冬天人處於「陰盛陽衰」狀態,宜進行「日光浴」,以助腎中陽氣昇發;注意背部保暖,著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腎陽。 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伴隨著凜冽的寒風,讓人們充分體會到「小寒」真是寒冷刺骨啊。可是大自然已經告訴我們,陽氣在此時已悄悄生發,不久的將來,就會迎來美麗的春天,讓我們善養身心,靜心期待吧!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節氣與人生
節氣與人生
首播日期 :
2018/01/07
主持人 :
黃莉娟

臺灣二十四節氣的民俗,是祖先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所累積出來的生活經驗,期盼透過節目內容讓現代人向前人借用智慧在生活中獲得啟示。

10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