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橙外形相仿,常混為一談。橘可謂基本種,花小,果皮好剝,種籽多呈深綠色;柑是桔與甜橙等其它柑桔的雜種,花大,果實較不易剝皮,種籽為淡綠色。它們是同科同屬而不同種;簡而言之,柑橘是總稱。
早期臺灣土產橘子味酸,觀賞價值多於味賞。現在臺灣柑橘品種已多,主要包括:植柑、桶柑、海梨仔、茂谷柑、溫州柑等等。溫州甌柑歷代是朝廷貢品,素有「端午甌柑似羚羊」之譽。有時橘越淮不一定變成枳,我在臺灣吃甌柑,與在溫州所嚐一樣質優味美,每嚐它總想到甌江風情。
柑橘的外形美麗未必就質優,選購時勿以貌取橘,粗放的桶柑雖則長相平庸,卻風味甚美。要之:皮薄、色深豔、結實有沉甸感、果蒂細、臍部的凹陷處平廣。
洞庭橋自古聞名,當然跟屈原有關。我曾赴洞庭湖畔屈子祠參拜屈原,牆上還有他早年的作品〈橘頌〉,這是中國的第一首詠物詩,以橘樹為喻,表達自己堅貞的意志和理想。
東漢末年,六歲的陸績去見袁術,辭別行禮時,三顆金黃的橘子從懷中掉出, 術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小陸績跪了下來說:「欲歸遺母。」什麼美味令陸續小小年紀要帶回家孝敬母親?後來這三顆橘子就成了文學上思念母親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