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米粉的外形分為粗細兩種,粗絲以埔里為代表,細絲以新竹聞名。在生活貧困的年代,先民用積留的碎米製作「米條」,貯存以應急糧食短缺時。
早期的臺灣社會,炒米粉是一般家庭鄭重宴客的菜餚;大拜拜時,供桌上擺出炒米粉是很熱情、虔誠的態度。
黃春明的炒米粉名聞文學圈,他真的很得意這項創作,個性又熱情,我自己就吃過幾次,猜想已經有不少朋友吃過他炒的米粉。
炒米粉可以當主食,也能夠作菜餚,角色轉換自如。擅炒米粉的人皆知,那鍋細如髮絲的米粉不免糾結像許多惱人的事。高明的手藝仿佛高明的情緒管理,以從容不迫的治事態度,面對眼前三千煩惱絲。不過炒米粉真的很好吃,我常常因吃太快而噬著;隔一陣子沒吃,就想念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