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桐談飲食文學-糕渣

焦桐談飲食文學-糕渣

0
334
邀訪來賓:播出日期:2015/01/21

糕渣又名「糕炸」,這種宜蘭風味小吃,口感似米製品,其實是將剁碎的雞肉、豬肉、蝦仁用雞湯熬煮二十四小時成漿,濾清後加入玉米粉、太白粉、蛋,以小火 續煮,邊煮邊攪拌至泥狀,倒進抹過豬油的模子中,冷卻後切塊,裹粉油炸;材料平凡,做工講究。外酥內泥是它的美學形式,口感像年糕,又似帶著肉味的嫩豆腐。

金黃色的糕渣,看似溫和,裡面的膏糊卻極燙嘴,因而常被轉喻成宜蘭人「外冷內熱」的性情。

我認為糕渣是熱水瓶式的美學風格,冷與熱所形成的對比,存在著矛盾和悖論;它是一種邊緣情境,如愛情的誘惑與困惑,如理性與感性,如禁忌與自由。生命中不免常遭遇類似兩難的情境,外面的世界雖然冰冷無情,內心卻點燃著溫暖的火光,含蓄而堅忍。

糕渣的故事,是節儉惜物的意思。它源於經濟貧困的年代。起初,宴席結束,先民將殘羹冷炙混合太白粉、玉米 粉,熬煮成膠狀,再裹粉油炸,竟變身為另一種食物。因為儉省,糕渣又表現為一種「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志。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文學的心動食光
文學的心動食光
首播日期 :
2019/12/17
主持人 :
焦桐

食物裡藏匿著我們每個人的祕密,乘載著每個人的情感,也蘊含著我們所有的想像。我們總是不經意地在食物裏遇見鄉愁,勾起思念。台灣小吃總能代表著台灣平凡百姓最質樸真摯的情感,它初視乍見不起眼,一旦舌尖觸碰的那一霎那,同時也觸動最脆弱的心靈或發出最強的情緒電流,昔日美好深刻的歲月或令人懷念的歷史痕跡彷彿昨日般歷歷在目。經過一天的疲累之後,即使身處蕭索的街道角落,但一碗熱氣蒸騰的台灣小吃如同荒原行路中遇見的人間燈火,煨暖了疲憊的旅人之心。因此食物無分貴賤,即使如台灣小吃這般沒有繁複烹煮過程、價格平易,普羅大眾都消費得起的草根性格,都蘊藏著用高檔食材所烹煮的料理所沒有的獨有魅力。

111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