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源自閩南「海爛煎」,香港則叫「煎蠔餅」、「嫁仔餅」。
臺灣人吃蚵仔煎習慣淋上以甜辣醬、番茄醬、味噌、糖、醬油膏和水調製的醬汁;香港人食煎蠔餅愛蘸魚露、豆瓣醬。然則我還是期待店家將醬汁另置小 碟,因為並非每個人都愛吃得滿嘴醬汁。
吳清和在《為小吃走天涯》中斷言此物是臺灣小吃第一名,他的父母都是高鈣 仔煎高手,兩人的製法卻迥異,爸爸討厭加水,媽媽則無縫不歡,「蚵仔煎差點讓我家失和,但卻讓我度過在美國求學時的一個大難關」,原來他負笈美國時,有一門恨之入骨的功課,在因緣巧合下宴請教授吃蚵仔煎,竟高分過關。
蚵仔煎不加水的烹製技術較困難,蚵仔和青菜少了水的組合、滋潤,形狀易渙散,蛋也常會煎得太老,整份蚵仔煎的結構全賴蛋液來凝聚。
蚵仔煎一定要用平底鍋,像基隆廟口三十六號攤,老闆賣炭燒蚵仔煎。其鍋具是一塊特別定製的大鐵板,由於年代久遠,中間已凹陷;最獨特的是不用瓦斯,鐵板下燒著煤炭。攤家堅持用炭火來煎,說是煎出來的成品較美味,所謂「火有火味,鼎有
鼎味」。蚵鮮量夥,快煎好時,另在一邊澆些地瓜粉漿,再把製好的蚵仔煎放置其上,多了一道工序,加了一層皮,使成品的口感多了一層酥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