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桐談飲食文學-棺材板

焦桐談飲食文學-棺材板

1
101
邀訪來賓:播出日期:2015/01/13

四十年後,我重訪「沙卡里巴」商場,它已搬遷到中正路,商場被新南國小新 建工程圍住,店家招牌努力地高豎,一付奮力突圍的表情。商場裡面有點昏暗,昔日的繁華已杳,似乎只剩下榮盛米糕、老牌炒鱔魚、阿財點心、赤崁點心店固守著我的記憶。

我點了一客棺材板,切開,裡面的稠湯流下,整個酥炸土司泡在湯中,滋味依 舊在。只是仿佛多了一點滄桑孤獨的況味。

棺材板原名「雞肝板」,用土司麵包炸成金黃色,挖空成酥盒,裡面的配料包括雞肝、雞肉、墨魚、豌豆、胡蘿蔔,煮熟後以牛奶勾芡,味道跟臺南大部分食物一樣偏甜。

還是窮高中生時就很愛吃,曾專程搭火車去臺南,直接就到沙卡里巴吃棺材 板,好像當時是長立方形蓋上一片炸土司,形狀更似棺材。然則這名字總是令人不安,有些店家為求吉利,遂易名為「官財板」。

花蓮的官財板另起爐灶,強調在地創意,司先沾蛋液再油炸,餡料融合烤肉、熱炒概念,捨棄傳統的濃稠高湯,內餡較乾爽,性質接近漢堡,也不提供刀叉,僅用紙袋裝著,可邊走邊吃。

棺材板可謂臺灣飲食國際化的先聲,無論是作為容器的土司、濃湯形式,或刀 叉器具,都屬西方元素,雞肝又令人聯想法國的鵝肝,不料加在一起卻變得臺味十足,其實這種濃湯並不適合使用刀叉來吃。

近代華人遭受幾百年的屈辱,進步、文明已成為集體渴望。棺材板留下西餐東漸脈絡,西方飲食文化衝擊的痕跡,烙印著求新求變的精神。如今是一種逐漸式微的小吃,性格又憨又拙。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文學的心動食光
文學的心動食光
首播日期 :
2019/12/17
主持人 :
焦桐

食物裡藏匿著我們每個人的祕密,乘載著每個人的情感,也蘊含著我們所有的想像。我們總是不經意地在食物裏遇見鄉愁,勾起思念。台灣小吃總能代表著台灣平凡百姓最質樸真摯的情感,它初視乍見不起眼,一旦舌尖觸碰的那一霎那,同時也觸動最脆弱的心靈或發出最強的情緒電流,昔日美好深刻的歲月或令人懷念的歷史痕跡彷彿昨日般歷歷在目。經過一天的疲累之後,即使身處蕭索的街道角落,但一碗熱氣蒸騰的台灣小吃如同荒原行路中遇見的人間燈火,煨暖了疲憊的旅人之心。因此食物無分貴賤,即使如台灣小吃這般沒有繁複烹煮過程、價格平易,普羅大眾都消費得起的草根性格,都蘊藏著用高檔食材所烹煮的料理所沒有的獨有魅力。

111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