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菜是特定時空下的一種混血菜,可謂臺菜結構中的重要基石。
太平洋戰爭結束前後,物資缺乏,臺灣尚未有像樣的餐館,親朋好友來訪, 若不想在家款待,多去酒家,酒家即是當時的高級餐館,菜色融合了閩南、廣東、日本料理,其中尤以福州菜為主調。
酒家大量使用罐頭,或佐餐或調味;此外,也經常使用乾貨,如香菇、魷魚。常見的酒家宴席菜包括冷盤類的烏魚子、九孔、軟絲、生魚片、粉肝、燒鵝;熱炒類的桂花魚翅、油條炒雙脆,湯品則有魚翅羹、魷魚螺肉蒜、蛤仔鮑魚、冬菜鴨、魚丸湯、豬肚紅棗;此外,還常見紅蟳米糕、紅糟肉、雞捲、金錢蝦餅、排骨酥.........。
在繁華的酒家飲酒,聽二胡聲鑽入寂寞的心靈,倍覺清冷。這是早期的臺灣酒家,有美食,有情色,也有文化內涵。江山樓之所以聲名遠播,一開始是接待一九二三年來臺的皇太子裕仁(後來的昭和天皇),當時擔任烹調者在一週前即須隔離,齋戒沐浴,食材則由總督府調進部精選。後來日本皇族來臺,都到江山樓用餐,從此鞏固其「皇室御用達」餐館的地位。
我大學畢業時結識一位雕塑家,他歡喜在北投酒家飲酒作樂,有幾次帶著我去 開眼界,我確實也見識到人間煙花,文人歌伎的風情。在溫泉鄉不免需那卡西助興,雕塑家總是雇請一對江湖走唱的夫妻,邊彈奏手風琴、吉他,邊唱歌、飲酒,歌聲常帶著凄楚。我一下子就被溫泉鄉風情迷住了,忽然覺得輕狂在綺羅堆裡的身體,彷彿有著柳永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