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作樂

首播日期 :
2022/01/17
主持人 :
台北市立大學張弘毅教授、新北市新埔國中馮邦彥老師

【古中作樂】台灣史篇

    喝咖啡喝慣了,您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台灣?習慣逛百貨公司,您知道「百貨公司」的由來嗎?這些我們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早在一百年就已經開始了。乃至於今日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機,其實早在日本治理臺灣時期,這種近代通訊技術就已經被廣泛運用在人類實際生活上了。

          日治時期台灣民眾的生活,雖不一定波瀾壯闊,卻是面貌豐富且感情滿杯的。「古中作樂-台灣史篇」節目期待聽眾掃去迄今心中仍根深蒂固「殖民」2字的尖銳衝撞感,邀請大家共同懷想老年代的溫潤情懷,踱入早年台灣歷史的幽巷曲弄,一同飛返舊日時光,在老故事裡一起會心開懷。

 

 

60
古人的結婚與離婚

古時候的人要結婚並不容易,要講條件,要門當戶對,重點不在兩個人喜不喜歡,而是兩家族認不認同。離婚也是這樣,古代是勸和不勸離的社會,結婚不容易離婚就更難。結婚的不容易是因為程序多,所謂的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道程序其實想要表達的是婚姻的神聖性。      但實際上結婚之後接下來的重要大事就是要生孩子、尤其是要生出男孩子傳宗接代,這才是古代婚姻裡的重要關鍵,程序要多要有面子,取來以後要生孩子,旺丁旺族。生不出孩子,不孝有三無後最大,最後就會被人休掉,變的很可憐。不過這大體上是以宋明理學興起之後,才變得比較嚴重的問題。像結婚這件事,在更古之前,還流行著搶婚的習俗,直接搶走新娘子。而在漢代,離婚也不像宋明時期那麼艱難。      宋朝的離婚官司中最著名的就是女詞人李清照,要求與第二任丈夫張汝舟離婚的訴訟。李清照與第一任丈夫趙明誠過著相當恩愛美滿的幸福生活,但很不幸她遭遇到金人入侵的厄運,一夜之間變化巨大。丈夫趙明誠在逃難中過世,留下許多字畫珠寶與收藏給她,但李清照在戰亂中不但被人欺騙也不斷流失財產。張汝舟在這時出現,她以為遇到救星,但沒想到竟然是剋星,張汝舟貪圖她的財產卻不知李清照已經沒有錢了,一氣之下就不斷毆打家暴。       李清照沒有家暴專線可打,卻毅然決然打官司,控告當小官員的丈夫虛報人口數侵吞軍銀,所以要跟他離婚。宋朝法律是妻子控告丈夫要關兩年,但她寧願關也要告,脫離家暴。後來在宋朝官員協助下,成功打贏官司,也助李清照脫離坐牢兩年的爛法律。      李清照的勇於脫離家暴與離婚,奮戰精神是令人欽佩的。

古人談戀愛

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詩歌總集叫做《詩經》,裡面有一篇描寫男女戀愛的詩歌叫做〈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河洲上的鳥兒發出求偶的聲音,美麗的淑女是君子美好的伴侶,值得追求。當然這個追求之旅有點艱辛,因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連覺都會睡不好,但最後還是要想辦法追求,所以琴瑟友之鍾鼓樂之,陷入在戀愛症候群中。      〈關雎〉篇章沒有寫他到底有沒有追求到那位窈窕淑女,但可感受到男子的追求熱情,在先秦時代,男女之間是可以在公開場合見面,甚至發生戀情的。戲劇裡所說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是明朝的社會,不是先秦時代。但是到了宋明理學時代,強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就被禁止,盲婚啞嫁的情形就變得更多,所以就出現了許多戲劇與小說反抗這種陳舊思想,像《西廂記》的故事還有《梁山伯與祝英台》,他們都有戀愛的情節,但也都遭到拆散受到阻撓。      既然有戀愛,那會特別挑個日子約會嗎?古代戀人們不太可能晚上出來約會,因為宋朝以前都有宵禁,但只有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節這一天不會,因為這一天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大帝生日,是天官賜福的吉祥日子,古代非常重視上元燈節活動,最少放假三天,正月14放到16,而且這三個晚上是「金吾不禁」的日子,金吾就是古代警察,上元節這幾天不會執行宵禁政策。所以許多情人都會在正月十五約會看月亮許下心願,非常的浪漫。      一年當中會出現十二次月圓,代不是每個月圓都能順利看到。正月十五則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在有月亮卻金吾不禁的晚上,正是約會談情說愛的好日子。宋朝時代雖然取消宵禁,但正月十五的約會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但有時候還會看不到人,心情亂成一團,「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不然也像辛棄疾所描述的,像元宵夜找不到等待的對象結果「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說七夕是情人節,但如果要票選中國情人節的話,我會把票投給正月十五上元節的,有詩詞為證啊。  

古代上學也要考試

古時候學生除了要上學,為了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會進行考試。古時候的老師是可以體罰學生的,家長也會要求老師責打學生,三字經裡更有一句話說「教不嚴,師之惰」,想要當個合格的老師,就要嚴格教導學生,就連孔子的全身畫像裡,都還配有教鞭呢。       古代體罰學生主要是督促學生學習,不要調皮搗蛋,對於一些學習好、規矩好的學生也會有一些獎勵,譬如說給他一個獎章可以犯錯時少打一次之類的,有個免打狀牌。學生真正的考試不在學校裡,而是在職場裡。尤其在古代,讀書之人想當官就要通過考試,一場考試下來通常要十年的時間,所謂就有一句話說:「十年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       這個重要的考試稱為科舉制度,第一關要先考上秀才,然後在當上舉人,最後考上進士,這樣你就會進入政府單位服務有機會當官了。而這三個關卡有人可能一輩子就考不上,或是卡在第一關,像清代的大文學家,寫聊齋誌異的蒲松齡,就卡在第一關,只是一個秀才。      秀才充其量只是一個資格考而已,如果仲舉有了舉人資格,有時還會有些後補當基層官員的資格。因為如果遇到有缺額,進士不夠的時候,就會擇優選舉人當官。例如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他就是舉人出身的官員。進士出身的官員就是天之驕子了,不過進士其實也有分等級,一甲進士及第有三人,分別是狀元榜眼與探花,二甲進士出身十幾個人,沒有分名次,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約有一兩百人也沒也分名次。       這些進士們都是通過殿試選出來的佼佼者,但像清朝曾國藩因為是三甲出身,科舉考試考得比別人差,他竟然當成一輩子的遺憾,可見得古人對考試成績非常在乎,難怪每個階段都要努力考試,人生一輩子這麼長,都在考試中渡過,這樣的人生也太可憐了。

古人休假有多長

我們常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但對勤奮工作的古人來說,休息太多不工作,反而是不好的事情。所以大體上來說除了官員外,古人是沒有休假問題的,農業社會的生活就是跟著農忙的腳步走,百工百業要生存,就照著他們的步調來。所以談到休假部分,就以政府官員為主了。       古人的休假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叫做例假,一種叫做節日假。例假就是例行放假日,節日假則是根據節慶所放的假期,但這些例架跟節日假,每個朝代實施的情形都不一樣。大體上來說以明朝放的假最少,公務人員薪水少事情多休假少,是最辛苦的時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又是個工作狂,非常不好混。最開心的時代則是宋朝,不但官員薪水高,事情少,假期又多,還會莫名其妙多了一堆假,要不是金人來搗亂,宋朝簡直就是個開心皇朝,休假的黃金時代。      漢朝的時候每五天休一天假給官員洗頭髮,稱為休沐。而且從漢朝開始就有了春節假期。唐朝時候改為十天放一天例假,稱為旬假。宋朝根據唐朝每十天有一天例假。但宋朝時假期特別多、元旦、寒食節、冬至各放七天,上元節、夏至、中元節放三天,立春與清明放一天。每年臘月也就是12月的20號開始放假,放到隔年正月20號,整整放假一個月。      農曆的正月20號也是傳說中女媧補天的日子,又稱為天穿日。宋朝的官員在12月20這一天封印,不再辦公,正月20以後開印,開始辦公。此外宋朝還有些奇怪的特別假日,宋太祖的父親12月七日去世,放假七天,仁宗的母親十二月十號生日,放假七天,真宗的時候發現天書在正月初三降臨人間,放假五天。這種去世也放生日也放,天降祥瑞也放,還真是任性。       元明清三朝為了控制官員與百姓,假就變得很少。官員的例假在朱元璋時代被取消,一年只放三天假,簡直沒有人性。還好後來恢復例假,但節日假只有過年五天冬至三天元宵十天,不算太多。      開放的時代假期多 專制的時代假期少,成為古代放假的一種現象。

古人愛聽什麼音樂嗎?

音樂向來就是無國界的語言,對古人來說更是如此,每個時代對音樂都有不同的理解與喜愛。制禮作樂的周公就認為,音樂是一種修養,可以潛移默化。孔子曾經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其實詩經是詩歌的歌詞,孔子想說的是,歌詞內容純正,音樂更是優雅好聽。但可惜紀錄詩經的音樂沒有流傳下來,不然我們就可以知道每首詩歌是怎麼唱的。      《論語》記載: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這一方面說明韶樂美妙,另一方面也說明孔子追求高雅的音樂境界。孔子還親自參加音樂教材的編寫,他親手編訂了《樂經》,還經常和當時的音樂大師們探討樂理。孔子對音樂的養生功效十分推崇。《論語·述而》就記載了孔子在這方面的見解:「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據《論語》記載,孔子除了遇到喪事不唱歌之外,他幾乎天天曲不離口。周遊列國時,孔子被困在陳蔡,隨從的弟子許多都病了,只有孔子每天依舊彈琴唱歌。子路責問老師:「這種情況下,先生還有心思唱歌,這樣做對嗎?」孔子沒有回答,等唱完一曲,他才說:「我告訴你,音樂的陶冶可以讓君子不倨傲,可以讓一般人忘掉恐懼。你們是我最親近的弟子,難道還不了解我嗎?」子路聽了孔子的話,豁然開朗,高興地和孔子一起彈起琴來。      連孔子孔子都愛唱歌愛聽音樂,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後世的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的產生也都是跟音樂轉變有關,唐朝的時候因為外國音樂的傳入,節奏感變得更強了,字數也變得更多了,後來就發展成為詞,在後來又發展成為曲。詩莊重,詞柔媚曲通俗,各有各的特性,也捉住了不同世代的古代音樂喜好者。文學與音樂都是一種藝術創作,創作就會對一成不變感到不滿,古人不喜歡陳腔濫調,所以創作就會因為不滿而不斷產生。      如果從樂器角度來看,音樂的變化就更大,因為加入新的樂器產生新的變化就會有新的效果與影響。胡人音樂中的琵琶加入後,音樂又變得夠豐富與多元。五胡亂華的時代,其實文化不斷交流刺激,不是只有亂而已,某個角度來說,五胡也興華,帶來新的思維,新的想法。從這個角度來看,音樂變化越大其實生命力也越強。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