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愛聽什麼音樂嗎?

古人愛聽什麼音樂嗎?

0
155
邀訪來賓:文史作家余遠炫播出日期:2022/04/06

音樂向來就是無國界的語言,對古人來說更是如此,每個時代對音樂都有不同的理解與喜愛。制禮作樂的周公就認為,音樂是一種修養,可以潛移默化。孔子曾經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其實詩經是詩歌的歌詞,孔子想說的是,歌詞內容純正,音樂更是優雅好聽。但可惜紀錄詩經的音樂沒有流傳下來,不然我們就可以知道每首詩歌是怎麼唱的。
 

   《論語》記載: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這一方面說明韶樂美妙,另一方面也說明孔子追求高雅的音樂境界。孔子還親自參加音樂教材的編寫,他親手編訂了《樂經》,還經常和當時的音樂大師們探討樂理。孔子對音樂的養生功效十分推崇。《論語·述而》就記載了孔子在這方面的見解:「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據《論語》記載,孔子除了遇到喪事不唱歌之外,他幾乎天天曲不離口。周遊列國時,孔子被困在陳蔡,隨從的弟子許多都病了,只有孔子每天依舊彈琴唱歌。子路責問老師:「這種情況下,先生還有心思唱歌,這樣做對嗎?」孔子沒有回答,等唱完一曲,他才說:「我告訴你,音樂的陶冶可以讓君子不倨傲,可以讓一般人忘掉恐懼。你們是我最親近的弟子,難道還不了解我嗎?」子路聽了孔子的話,豁然開朗,高興地和孔子一起彈起琴來。
 

   連孔子孔子都愛唱歌愛聽音樂,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後世的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的產生也都是跟音樂轉變有關,唐朝的時候因為外國音樂的傳入,節奏感變得更強了,字數也變得更多了,後來就發展成為詞,在後來又發展成為曲。詩莊重,詞柔媚曲通俗,各有各的特性,也捉住了不同世代的古代音樂喜好者。文學與音樂都是一種藝術創作,創作就會對一成不變感到不滿,古人不喜歡陳腔濫調,所以創作就會因為不滿而不斷產生。
 
   如果從樂器角度來看,音樂的變化就更大,因為加入新的樂器產生新的變化就會有新的效果與影響。胡人音樂中的琵琶加入後,音樂又變得夠豐富與多元。五胡亂華的時代,其實文化不斷交流刺激,不是只有亂而已,某個角度來說,五胡也興華,帶來新的思維,新的想法。從這個角度來看,音樂變化越大其實生命力也越強。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古中作樂
古中作樂
首播日期 :
2022/01/17
主持人 :
台北市立大學張弘毅教授、新北市新埔國中馮邦彥老師

【古中作樂】台灣史篇

    喝咖啡喝慣了,您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台灣?習慣逛百貨公司,您知道「百貨公司」的由來嗎?這些我們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早在一百年就已經開始了。乃至於今日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機,其實早在日本治理臺灣時期,這種近代通訊技術就已經被廣泛運用在人類實際生活上了。

          日治時期台灣民眾的生活,雖不一定波瀾壯闊,卻是面貌豐富且感情滿杯的。「古中作樂-台灣史篇」節目期待聽眾掃去迄今心中仍根深蒂固「殖民」2字的尖銳衝撞感,邀請大家共同懷想老年代的溫潤情懷,踱入早年台灣歷史的幽巷曲弄,一同飛返舊日時光,在老故事裡一起會心開懷。

 

 

60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