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在高雄,我喜歡四處聞聞嗅嗅,記得那種好天晴日的模樣,也記得所有霧雨塵埃的氣息。生於斯,長於斯,童年的空間感知影響我後來認識世界的方式。進入雄中求學,我終於不覺得自己是個怪咖,南方紅樓帶給我最深刻的生命教養。青春年代騎著摩托車馳騁,我的身體被城市的光影銘刻,日後不管去到哪裡血液裡流動著的永遠是高雄的樣子。
或許人到中年,就開始喜歡呼喊青春。近年來每次回高雄小住,我習慣在臉書上分享吃食遊玩的狀態。那並非出於想要炫耀,而是期待跟遠方的朋友略述近況,坦承某種過日子的態度。而這態度,必然只會出現於高雄,唯有此時、此地、此心,不可能是他方。偶爾重看傅天余導演的《帶我去遠方》,心頭總還是頻頻震盪。這部電影在高雄取景拍攝,勾勒一座色彩繽紛的城市,以及渴望逃脫生活困境的年少之心。劇中的主角人物各有各的侷限,且把現實磨難背負在身上。色盲女孩以她的看見、看不見,讓我逐漸接受這樣的道理,「每個人只能看見他已經看見的」。遠方不可期,最好的生活往往只在享受當下。或許唯有讓心靈舒放自由,當下就能同時映現遠方。
與其說這是一本高雄旅遊導覽,不如說是在確認當下生活的態度。我們完成的,不過是將高雄讓人感到舒服的情境書寫出來。
四位共同參與合作書寫的夥伴,是建中紅樓出身的優秀青年創作者。他們與高雄的因緣淺深不一,但喜愛這座海洋城市的心情卻毫無二致。黃立元生於澎湖,童年在高雄生活,作品曾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翁禎翊曾獲余光中散文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他的散文作品裡有迷人的青春腔調,飽含對這個世界的善意。尤尊毅幼時常往來高雄,這裡是他的親人埋骨之所,本書中許多土地記憶在他筆下顯得格外溫潤多情。陳宗佑詩情早慧,十六歲便榮獲教育部文藝獎,他常以畫筆與相機捕捉遊蕩的瞬間,走逛時一直說好想就這樣居住在高雄。感謝他們的參與,用一種陌生的、年輕早熟的眼光提醒我(這自以為是的中年正太),輕盈地把地圖打開,望向未來。雖然彼此以師生相稱,我們的相處模式其實更接近於同儕,一起喝酒,分享食物,用一顆真心貼近城市的體溫。
我最眷戀的城市圖像與生活狀態,都收存在《慢行高雄》裡了。但願這是一本祝福之書,祝福高雄可以迎向更好的未來,祝福喜愛慢行的讀者朋友享受悠然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