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資源普及,方便取得的情況下許多人濫用醫療資源,造成醫療從業人員額外負擔,也擠壓迫切需要服務的人空間。若將部分病患轉至線上門診、將醫療資訊連結至平台,或許能減少資源浪費,也為醫生及病患帶來更多效益。年僅二十八歲、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台灣大學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的謝懿為例,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老闆就是他自己。他一八年創立的遠距醫療公司——鳴醫,
鳴醫團隊成立之初入選永齡基金會H-Spectrum第二屆的創業團隊,而後接受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2017臺北明日之星輔導,並獲得創業補助全額。
創辦人謝懿同時也是世界衛生工程台灣分會的創辦人,他強調,當患者與醫療人士拉開距離的時候,健康醫療穿戴裝置才能發揮實際價值,像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配合穿戴裝置可以更精確知道患者的血糖、血壓變化量、體溫等,更精準調整藥物比例。
如同YouTube把媒體人抽離媒體公司,原先媒體公司需要龐大的資本額、器材設備才能運作,現在抽離以後每位YouTuber只要有一台攝影機、一個帳號就可以完成所有事情。因此,遠距醫療某些時候比面對面看診可及性更高、更方便。
物聯網、大數據結合AI的數位浪潮下,台灣的醫療服務及產品愈來愈多元,技術含量也愈來愈高。
發展數位醫療,是全球不可逆的趨勢,台灣的進展如何?您對數位醫療的想像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