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桐談飲食文學-鳳梨

焦桐談飲食文學-鳳梨

0
156
邀訪來賓:播出日期:2017/08/09

現在臺灣鳳梨馳名天下,品種多,風味佳,農業科技發達,鳳梨是越來越好吃。

鳳梨又名波蘿,鳳梨的皮膚非常粗糙,表面是疙疙瘩瘩的釘眼和毛刺;裡面卻十分亮麗,有著烈日般的熱情。

從前我不愛吃鳳梨,吃過鳳梨的舌頭好像受了傷,產生刺痛感,有人說是因為鳳梨的蛋白分解酵素在作崇。我的經驗是處理鳳梨時,先用刷子洗淨外皮,瀝乾,刀子不能沾水, 切頭去尾,再用彎刀削皮。

水果尚甜,「鳳梨頭,西瓜尾」,意謂那兩部位最甜,較受青睞。所幸臺灣鳳梨不斷改良品種,矯正酸度、刺舌的缺點。鳳梨會自然追熟,它通常初熟即上市;買回家後不必猴急,先置於通風陰涼處幾天,風味更佳。

鳳梨的閩南語諧音「旺來」,呼喚著好運道的渴望,因而常和白蘿蔔一起出現在選戰場合,象徵旺盛的好采頭和好運道。鳳梨如純情的美人,須善加對待;最不堪的際遇是供在政客選舉時的神案上,其次是放進祭神豬公的嘴裡。

它在初夏時重現江湖,黃昏的路口總是停著一輛水果攤車,上面寫著「關廟蜜鳳梨」;市場外圍的水果攤也都羅列在明顯處,代客削了皮,套上透明塑膠袋,色澤魅麗,令整個夏天香甜,並以甜美的汁液滋潤著我的記憶。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焦桐的蔬果清雅美學
焦桐的蔬果清雅美學
首播日期 :
2020/02/18
主持人 :
焦桐

人稱「飲食文學教父」的焦桐,年輕時一餐可暴食數十隻螃蟹、愛爽快吃肉喝酒。直到中年,才漸漸愛上蔬果之美,甚至體認到:「飲食文化越深刻的地方,越熱愛蔬菜。」其中轉變並非只為了揚棄肉食,而是因為發現如何品嘗「真味」。踏遍大江南北、活過人生半百,道盡歲時轉換、天地人情,這是焦桐給臺灣土地以及過往人生的溫柔記事。

蔬菜之美在於清淡,焦桐認為鍛練味覺可以從季節時蔬開始,味蕾若疏於品嚐清淡之味,一旦習慣了重口味,就變得呆滯昏眊,再難以欣賞清淡之美。蔬菜的清淡美帶著禪意, 甚至連接了天堂。

不像肉品以肉質香(Osmazome)征服味覺,蔬菜表現雲淡風輕的美學。世人多覺得清淡則寡味,因此素不如葷,其實清淡之味與美食並不衝突,反而更能貼近原味。

清苦並不可畏,相對於其它行業,文學創作即稍顯清苦,寂寞自持,帶著嚼菜根的意志,將來,將來有一天。不管事業是否有成,將來,還是要繼續嚼菜根。

 

40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