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桐談飲食文學-馬鈴薯

焦桐談飲食文學-馬鈴薯

0
37
邀訪來賓:播出日期:2017/08/22

馬鈴薯營養結構很合理,有「地下蘋果」、「皇帝柑」之稱。

英文有「沙發上的馬鈴薯」(couch potato),意謂慵懶地長久窩在沙發上看電視,邊看邊吃薯條、薯片。

我覺得馬鈴薯最迷人之處在於深刻的生活味。無論聶魯達或帕思,他們歌頌的馬鈴薯,或明喻或隱喻,總是透露厚實的生活況味。

這種舶來品已經徹底本土化,而且土得憨厚,土得理直氣壯。從帝王傳播到平民,意義已翻轉,老少咸宜了:它通常很廉價,窮人也消費得起。馬鈴薯已深入中國人的生活,飽滿著生活的滋味。

高中時初讀梵谷,即被他的畫作《吃馬鈴薯的人》震撼,後來在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目睹真跡,感動不已。昏黃的燈光下,特別強調那粗糙的手,向土地索糧的雙手;那麼厚塗的顏料,色調灰暗,那麼缺乏光澤的農民,那麼現實的生活,那麼憔悴的形容,那麼像馬鈴薯的窮人。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焦桐的蔬果清雅美學
焦桐的蔬果清雅美學
首播日期 :
2020/02/18
主持人 :
焦桐

人稱「飲食文學教父」的焦桐,年輕時一餐可暴食數十隻螃蟹、愛爽快吃肉喝酒。直到中年,才漸漸愛上蔬果之美,甚至體認到:「飲食文化越深刻的地方,越熱愛蔬菜。」其中轉變並非只為了揚棄肉食,而是因為發現如何品嘗「真味」。踏遍大江南北、活過人生半百,道盡歲時轉換、天地人情,這是焦桐給臺灣土地以及過往人生的溫柔記事。

蔬菜之美在於清淡,焦桐認為鍛練味覺可以從季節時蔬開始,味蕾若疏於品嚐清淡之味,一旦習慣了重口味,就變得呆滯昏眊,再難以欣賞清淡之美。蔬菜的清淡美帶著禪意, 甚至連接了天堂。

不像肉品以肉質香(Osmazome)征服味覺,蔬菜表現雲淡風輕的美學。世人多覺得清淡則寡味,因此素不如葷,其實清淡之味與美食並不衝突,反而更能貼近原味。

清苦並不可畏,相對於其它行業,文學創作即稍顯清苦,寂寞自持,帶著嚼菜根的意志,將來,將來有一天。不管事業是否有成,將來,還是要繼續嚼菜根。

 

40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