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打造理想國單元:青年公共事務、參與哲思與討論.主題:轉型正義中的創傷療癒

青年打造理想國單元:青年公共事務、參與哲思與討論.主題:轉型正義中的創傷療癒

0
113
邀訪來賓: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仁郁劇場工作者吳易蓁導演女士台北大學法律系學生李承哲先生播出日期:2019/02/25

政治暴力引致的心理創傷,與通常被視為私領域的人為暴力(如性侵、家暴)、天然災害(如九二一震災)、公共意外災害(如八仙塵暴)造成的心理創傷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主流精神醫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統一診斷標籤「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否足以幫助我們理解創傷主體不同層次的內在經驗?

一個尋求轉型正義的社會,如何面對橫跨幾個世代的創傷傳承現象,並察覺歷史創傷延續、潛藏在當前文化社會中的各種形式?

台灣推動轉型正義工程之際,心理專業助人工作者是否能找到參與的施力點?為了追討遲來的正義,釐清歷史真相、追究加害責任、處理威權遺緒,確實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然而政治暴力創傷在主體心理層次留下的烙印,卻是台灣過去轉型正義相關工作中較受忽略的一環。

過去威權時期,很多人因政治迫害受到心理創傷,不僅是受害人自己,家屬跟朋友也受到影響;此外,也有些加害者受到良心譴責,多年來睡不好,促轉會希望能提供心理療癒,因此籌設「政治創傷療癒中心」

德國精神科醫師拉德博(Hartmut Radebold)曾訪問二戰時間的德國兒童,發現有80多萬人長期被創傷後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困擾,其中有三分之一隨著年齡增長,病情愈趨嚴重。後來德國的心理學家與精神科醫師,前仆後繼地投入研究、治癒。

但在台灣,由於醫療環境不好,對於政治暴力創傷研究並不多。台灣第一線的心理師可能沒有能力判斷政治創傷,因此「那些療癒都還停留在家庭,特別是跟父母的關係裡」,心理師很難拉高層次,去看到整個國家的壓迫。

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歷史,是一個時代的集體創傷,數十年的時光都難以撫平傷痕。受難者與家屬得承擔那些未被處理的政治創傷,而整個社會也失去同情的能力。集體共有的創傷仍存在,甚至造成社會互信薄弱,而這些創傷需要被正視,才有被治癒的可能。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生活 In Design
生活 In Design
首播日期 :
2018/12/12
主持人 :
蕭曼屏

一、 節目構想:在地化、國際化、生活化,三大核心精神與優質、深度、多元視角,三大重點。

二、 節目宗旨:以輕快的早晨節奏感作為基調、在地關懷為態度, 跨國思考為內涵。趨勢科技、文化創意、土地與人的聯結、公民素養、優質生活體驗為方向,盼提供聽者具創意與溫度的現代公民視野與知性的生活興味。

三、 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早上9:05-10:00播出。

四、 節目內容:

週一:

(1)話題星期一-媒體封面故事、教育社會文化時事議題。

(2)青年打造理想國-青年公共事務、參與哲思與討論。

週二:地球教我們的事-地球暖化之應變預防、綠色能源、食農教育、環境時事評論等議題。

週三:

(1)誰是假消息-媒體素養、打擊假消息傳遞正確訊息。

(2)週三愛健康- 專科醫師專訪及保健知識提供。

週四:

生活法律通-法律公部門之執行現況與法律常識分析。

週五:

(1)國界行走- 藉關注單一國家或時事了解國家間關係的脈絡,作為掌握國際情勢之參考。

(2)聽檔案說故事- 檔案數位運用、國民記憶庫故事集。

 

44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