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成功美食【東粄香】傳統米食傳承三代的客家傳統米食,Q彈口感令人驚艷!
很多人喜歡來到台東,不僅是想感受那台東景緻的自然純淨,就連這裡的店家都多了一份純樸友善的真心誠意,而
走過這樣的樸實簡單,留下的回憶才最動人。
【東粄香】就是如此,默默在成功鎮上的傳統市場裡專賣客家粄食,一擺攤就是60多年,毎一口,都是阿嬤傳承下來的米香。不誇張,那遵循老方法的傳統米粄食,口感著實只有「驚艷」二字足以形容!
劉家原在關山、池上係以務農為生,主要種植五榖雜糧、香茅等經濟作物。客家莊裡,幾乎每家每戶都一定會做「粄食」。劉媽媽說,煮飯不一定,但做粄幾乎是全部的客家女人都會的一項技能,從小看著自己的媽媽做粄,自然而然就會了,每一家都有自己些微不同的口味,那就是家的味道。
【東粄香】,是劉家人一天天堅持了多年的傳統客家粄食料理,咬下一口就知道不同,顛覆了大家對於傳統粿食的印象,扎實Q彈又充滿米香的粄,讓60年來的客人從沒斷過!
一個石磨得需要2~3個人共同作業才能將米磨成米漿,也才能製成粄食,鄰居們總會聚集在一起,誰家有磨米器具,大家就會帶著自家米去那家磨,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從前街坊鄰居的感情好像都比較深厚。
閒暇之餘,劉家阿嬤就會製作客家米食、小吃、糕點及肉粽到火車上叫賣。以前花東線的車程非常漫長,台鐵上也尚未販售便當,所以老奶奶在火車上販售肉粽,也可貼補家用,話說當時可是搭台鐵火車必點的熱門商品呢!後來日治時期結束,香茅逐漸沒落,光靠務農養活一家子很辛苦,為了謀生,才輾轉來到東海岸成功鎮落腳開始作生意。
第二代主人劉榮華說剛來成功鎮時,發現當地沒有客家小吃,為了迎合討海人吃米食的習慣,憑著在家鄉的記憶與媽媽的手藝,就開始製作客家米食來販售。【東粄香】的店名是近幾年才訂下的,以前大家都直接說他們是「賣碗粿ㄟ」,聽起來也是頗有人情味。
由於成功鎮地區多漢族及原住民,為拉近與他們的距離,便以漢人的「碗粿」來稱呼「水粄」。慢慢地口耳相傳後,這間「賣碗粿ㄟ」就成為當地人喜愛的小吃,也是賣得最久的老店之一,常常一早四點起來製作,七點半推到市場開賣,一下子就賣完了。
客家話中的「粄」就是「粿」的意思,小攤子上賣的品項單純,水粄(碗粿)、甜粄(米糕)、發粄(發糕)、艾粄(草仔粿)、紅龜粄(紅龜粿)等都是一定會有的傳統美食。劉爸爸說客家粄的特色就是水量放的少,所以吃起來特別Q,彈性很好,米香更濃郁。
延續第一代客家阿嬤的好手藝,【東粄香】堅持選用成本較高、米香味充足的東部縱谷優良糯米做成。直到現在,依舊維持每天泡米三個小時,再經磨漿、脫水、攪拌、製粄、再蒸好,讓米與內餡同等殺菌以延長保存的時間,繁複的製程皆遵循老法,就是要將【客家粄】的獨特魅力完整保留下來!
東粄香的艾粄(草仔粿)非常獨特,看起來比起一般的草仔粿更多了分翠綠色,那可不是色素唷!老店利用特殊製法既可以留住艾草的色澤,又能將香氣全部保留下來,而且所用的艾草全是自家栽種,非常新鮮!因為不惜成本地加入了許多艾草,一口咬下,艾草香味就滿溢口中。
第三代的俊良說,光是炒內餡就得先花4個小時將菜脯米以中溫去炒香,再花4個小時隔著冰塊炒涼,一鍋炒熱、一鍋炒冷,手都不能停,8個小時後才能送入冷藏,這樣辛苦,難怪這粒草仔粿吃起來如此香!
而碗粿的米漿口感真的很棒!沒有放太多複雜的餡料,碗粿吃起來既綿密又香Q,令人難忘。 【東粄香】製水粄的技術講究,才能將如此單純的食材,呈現的如此充滿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