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這樣的老店,我想越做越好

是這樣的老店,我想越做越好

3
383
邀訪來賓:播出日期:2017/07/06
老店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民生,是老街區最鮮活的歷史櫥窗,更面臨壓力,
對經營的阿公阿嬤來說,租售給彩券行或連鎖超商可能是比較容易的選擇。
為了迎接觀光客,花蓮市容變化很快,加上相對年輕,許多歷史人文,在文資法來不及挽留前,就已經消逝。 
老店,新味(未)來!5家入選的老店,在文化局、設計師、文史團隊與電臺培力下,搖身成為尋常百姓家裏的藝術館。

(旁白稿)老店是城市歷史最鮮活的櫥窗;忠實紀錄在地人們的需求與生活。年輕的城市花蓮,面對發展的課題,遺忘歷史的速度也很快。
花蓮縣文化局推出「花蓮市街邁向百年老店」培力計畫,105.09.13遴選5個店家、媒合新銳設計師。執行計畫的「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黃啟瑞說:當位在鬧區的老店,不會只想把店面租出去,而是在老店裡,融入新味道,看來斑駁的老店,挾著記憶裡的好口碑,也會有新未來,因此計畫的名稱就是「就是因為這樣的老店,我們要越做越好」。
1月16日,暖暖冬陽灑在「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二樓展場,這也是一處日式老屋保存下來的藝文空間,原本以為自己只是來自市井街坊的小店主人,才發現從父祖輩接下的事業,共同參與了這座城市的記憶。
文化局承辦科長陳櫻分說:。
展場位在日式老屋的二樓,不大,所有人必須在狹窄檜木樓梯拾級而上,挽留了行色匆匆的腳步,除了拍照,來賓們還透過隨身的手機掃描QR-CODE,聽見教育電臺為老店留下的生動故事,不需要租用耳機,就能在雲端,免費使用有聲導覽系統。
創立於1927年的新味醬油工廠,就是昔日花蓮人熟悉的虎標醬油,民國59年,由第二代的許南東接手經營,改名為「新味醬油」。
與西部不同,傳承自日治時期豆麥釀造技術的醬油是在地的好味道,黃啟瑞說,新味醬油支撐起在地的特色產業的緊密網絡。
充滿味道的老店,混合著豆與麥,香醇的滋味就在這間發酵室裡,它們要安靜地躺上一星期,老經驗的許南東翻豆的手勢就是不同,像是呵護撫觸新生的嬰兒。
發酵的豆麥要在儲存槽內等待一年的熟成,每三天就要翻動一次,這真是一個吃力的工作。
加入培力計畫,新味醬油的新店面就像是精巧的故事館,許南東說:以前是經由雜貨店鋪貨,如今雜貨店式微,就要靠著口碑做生意,透過醬油說故事。
花蓮人記憶中的書包,可能都是來自大昌帆布行。有一雙巧手、能縫製各式帆布產品的老闆娘陳美蓉笑說,大概是大昌的比較耐用吧!
王諒河於1954年創立大昌帆布行,是花蓮市中山路上第一家帆布行,時值花蓮大地震後,百廢待興,耐用防水又經濟的帆布產品需求與日俱增,民國70年代,南亞塑膠興起與PVC帆布的普及,帆布進入各行業,像是曬稻穀防水布、大理石場、貨車斗篷,都要縫製又大又重的帆布,需要使力也要裁縫基本功。
由於王諒河早逝,妻子劉玉母代父職,撐起店與家,現任老闆王復昌排行第二,1957年出生,復昌的名字其實就隱含劉玉對大昌的期許,採訪中,我們笑說,王復昌結識來自嘉義、深諳裁縫的陳美蓉,真是深謀遠慮,也確實,陳美蓉很快獲得劉玉縫製帆布功夫的真傳,夫妻協力經營能為百工需求手作又客製化的大昌帆布行。
大型工廠興起接走許多帆布製品的訂單,大昌面臨著經營挑戰,而王復昌的四位女兒生涯各有意向,加上捨不得女兒需要扛起這個需要體力與技術的行業,大昌從中山路搬到福建街。
記憶中只要走到中華路,就會被一陣甜香所吸引,中華豆沙廠雖然成立在民國46年,其實在更早之前,鄭惠書的父親就是以做味噌、做豆腐傳家,味噌、豆腐、豆沙,都跟豆子有關,一脈相承。
內餡是糕餅的靈魂!面對糕餅業者內行又挑剃的需求,中華豆沙廠以更用心的工序,讓豆沙餡更細、更爽口,鄭惠書說:做豆沙,除了要有謹慎的態度,還要好水質,鄭家老店的歷史就是花蓮市的歷史,早期市區湧泉處處,鑿地就是一口井。
才剛從日本引入的嶄新設備,讓中華豆沙廠如虎添翼,因此,鄭惠書獲邀至日本鹿兒島學習和果子製作技術,過去中華豆沙廠都是透過糕餅業者,感知市場的溫度,不久將來,他們將推出羊羹、還有鄭惠書總是不能忘情的豆腐等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
位在花蓮市中山路的福福鋼筆,民國43年創立迄今,已經超過60年,看到的除了歲月的痕跡,還有動人的堅持,創辦人賴義山總是親自燙洗白襯衫與領帶,因為他堅信,愛鋼筆的人,絕對是最優秀的顧客,他們有文化氣質又細心到不會常常遺失鋼筆,因此他堅持要以最好的自己面對顧客。
上門的客人來修鋼筆,賴義山送給她的還有一份愛物惜福的禮物。雖然便宜的原子筆充斥,電腦打字取代了書寫,但是還有不少人開始回味起深具個性的硬筆字,鋼筆,就成為這波書寫樂趣的最佳伴侶,常用的鋼筆,不只陪伴一世,只要你願意珍惜,好鋼筆,還能傳家。
取得六國專利的雙面兩用鋼筆,是福福的招牌,這是賴義山聽見顧客的需求,沉澱思考多年才推出的代表作。
走進尚文堂,才知道,原來裱褙不是只有把畫作框在正中央,經營者郭瑞珍本身就是畫家,為了創造視覺延伸,畫作的裱框有著無限可能,完成後也常常帶給顧客意外的驚喜。
尚文堂就是成立於日治時期1925年的裱褙店大和屋,民國後改為尚文堂,歲月更添風雅,在陪伴花蓮藝文發展的歷史上,居功厥偉。曾經裱褙過張大千和溥心畬的字畫,像是在地藝術家駱香林,也都在尚文堂裱褙。
早年的裱褙工作以修復日式的紙門、屏風為主。牆壁仍陳列著刻有『大和屋』字樣的木尺、毛刷、瓶罐、木梯跟熊棕刷等,另外,郭瑞珍近年的畫作和繪本日記,更是豐富到讓人目不暇給,說它是裱褙店,其實更像是結合藝廊的地方故事館。
胖胖的小狗熊熊是鎮店之寶,總是安靜優雅地在專屬的座位上"坐檯",喜歡凝視門外,也因為常常靜止不動,也會招來親子顧客,好奇地研究牠是不是仿真藝術品。
應用美術的學習背景,讓郭瑞珍有紮實的速寫功力,一本本繪本日記,每一頁都精彩,不是信筆塗鴉;有些是朋友的禮物、有些是發現好吃的餐廳,精巧的畫工都可以是這些店家的最好宣傳,她笑著說這樣「共好」不也很好嗎。加入培力計畫後,她希望把空間分享給年輕藝術家,當然還要留給她過世摯愛丈夫的重型機車一方角落,不論是裱褙還是舉手投足,在尚文堂的郭瑞珍,我們看到了~「惜情」。

大昌帆布行的老闆娘美蓉姐說得一針見血,顧客對商品的需求就是實用取向,O’rip與設計師必須斟酌的是,過多設計的裝飾勢必墊高產品成本,會影響消費者的採購意願。扮演好商家與設計師間溝通的角色,是最大的挑戰。執行計畫的劉曉蕙說,過程中聆聽基層的聲音,是最紮實地學習。當週邊的店家不斷翻新,守住一間老店而不出租或轉售出去,真的很不容易。
觀光業的發展,讓花蓮市容快速變遷,只是花蓮又相對年輕,許多有歷史的人文景觀,在文資法還來不及保護前就被資本主義的洪流吞沒。黃啟瑞很高興:看到這次參與遴選的店家,很多都主動投件,即使補助不多、又要相對提撥,但是他們都看到歷史人文在現代商業中發亮的價值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老店,新味(未)來
老店,新味(未)來
首播日期 :
2017/07/01
主持人 :
黃凱昕

老店,新味(未)來

花蓮縣文化局委託「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執行「花蓮市街邁向百年老店計畫」。

發表會現場,來賓們以手機掃描QR-code,聆聽由本臺製作、5個入選店家的動人故事。

策展人:黃凱昕

攝影:「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

6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