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的分班制度

那些年的分班制度

1
671
邀訪來賓:播出日期:2016/02/26

<​​分班制度

  早期的分班制度和現在的分班制度,讓學生失去哪些東西能拿的回來,還是會造成永遠失去的遺憾。

  1967年12月,政府決定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自1968年台灣就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這是學制的重大改革,高等教育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材宗旨,提倡建教合作及技藝訓練,這項教育措施的施行,普遍認為在台灣1970年代經濟起飛之時,奠定了人力資源的基礎,不過由於台灣進入先進國家之林後,家長對於子女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而且都希望進入較好的高中、高職或專科、大學,因此後來雖然台灣人口逐漸出現少子化的現象,但是升學的壓力依舊不減,無論公私立國中,都有所謂的能力分班課後輔導、還有重視升學科目等教育偏軌的現象產生,這個情況和1960年代國小畢業升學初中的現象有所雷同,因此逐漸有十二年國民教育措施的呼籲出現,並在2014年起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教,不過為了增加學生的求學專心度,其實除了能力分班,其實更早之前還有所謂的男女分班,男女分校,其中當年在台北市有名的和尚及尼姑學姣,大安國中及金華女中,都是當年的明星學校,要進去還不是那麼簡單。

  這樣的教育方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認為同一性別學生在一起學習,更能亙相進取,也不會因為有異性在而受到影響,但不管是這樣的單性別教育,或是男女合校其實在當年升學主義意識高漲的年代,各校都少不了有所謂的能力分班。

  分班制度,用學業成績,很輕易的就分辨出學生的好壞,所以身處放牛班的同學,自然得不到師長的關愛。也因為不受重視,所以有心的學生,必須更努力的去爭取自已所愛。

   更多節目內容,請收聽寶島記事簿。​​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那些年,學校教我們的事
那些年,學校教我們的事
首播日期 :
2016/01/08
主持人 :
林祺宏

談教育、說教改,十二年國教實施以來,不同立場的專家學者和家長各有各的想法,在這一系列的「那些年,學校教我們的事」,就是以歷史的角度,回顧教改實施前,校園內曾有過的管制及情事,再相較於現今的校園環境,很容易就可以對比出台灣教育改革過程的脈絡。

節目以廣播劇開場,帶出本集所要突顯的主題,並以當代代表性流行歌曲,襯出時代的氛圍,並且依照不同的主題,找尋不同年代的受訪者,藉由他們分享自已的學習故事,就可以看出世代間明顯的差異,也可以看出教改革的道路有沒有走冤枉路,節目不談教改,但卻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台灣教育環境改變的痕跡。

 

12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