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第二天,第二科考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應到考生12萬675人,實到11萬7,794人,到考率97.61%。高中老師認為,今年命題主軸是以「古典力」為概念框架,延伸至「文化力」,結合學術與生活情境,強調思辨能力與圖表判讀,整體試卷鑑別度高,難易度屬於中間偏難。
中正高中張青松老師指出,今年的試題運用包含〈桃花源記〉、〈赤壁賦〉等概念框架,整合韻文、古文及現代文等多重文本,考生須熟讀15篇經典古文,同時發散到現今的各種文化形態,並具備思辨判斷能力,才能夠順利答題。
建國高中周杏芬老師表示,整篇試卷分布兼具語文基本題與素養導向命題,將課本知識延伸至日常生活當中,像是第30-31題,結合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王思任〈遊杭州諸勝記〉,考關於晚明文人的遊記,以及跟著「袁進士、王進士」遊西湖的自助行程建議,是延伸課內教材、應用於課外閱讀,考驗學生的整合應用能力。另外,在跨領域部分素材新穎創新,包括數學、心理與中醫科學的連結。
成功高中李仁展老師分析,混合題有別於去年使用短文搭配問題,今年則是一段長文搭配題目,同時使用概念框架串起〈虯髯客傳〉與〈西遊記〉兩部作品,命題兼顧創新與傳統題型,考生如果熟讀古文15篇跟A類選文,就能夠順利作答。
高中老師認為,今年試題難易度中間偏難,學生須審慎小心才能精準作答,例如第2題及第14題選項都具有誘答性。另外,整體試題以邏輯思辨為主,同時大量選用重點課文進行深度探究,樂見此類命題設計方向,既兼顧課內又有課外素養題型,符合108課綱精神,也是給教學現場的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