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之人與人(1)
『蛤蜊之歌』是師範大學黃迺毓老師小時候親身經歷的故事,本集節目透過繪本書分享給家長與孩子,善用「會唱歌的蛤蜊」這個隨手可得的家事時光,巧妙的讓孩子體會到,要怎麼樣接納朋友,學會與人相處;同時,節目中也提到如何使用"正向123"的小祕訣,幫助孩子將不好的想法試著轉變為正向想法。
<愛家生命音閱劇>以生命教育為根基所製作的親職教育節目單元與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臺東工作站合作,透過主持人與協會志工們對談繪本、音樂、戲劇等創作軟性話題,讓家長、小朋友能認識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特質,並且讓優質的生命信念來影響生命,讓生命活出精采、充滿盼望。
『蛤蜊之歌』是師範大學黃迺毓老師小時候親身經歷的故事,本集節目透過繪本書分享給家長與孩子,善用「會唱歌的蛤蜊」這個隨手可得的家事時光,巧妙的讓孩子體會到,要怎麼樣接納朋友,學會與人相處;同時,節目中也提到如何使用"正向123"的小祕訣,幫助孩子將不好的想法試著轉變為正向想法。
什麼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是品格教育,生命教育是一個引導我們長得更有品質的學習,如同樹根所需的養分,樹根需要吸收養分,才能結出好品格的果子。生命教育是文化價值更新的教育,在乎的是重要陪伴者的認同,它不是一項學科,而是調整眼光的引導,認同自己的價值,生命品質的內涵,需要優質的陪伴,用生命來影響生命。
本集節目透過繪本書『小象能做的事』來認識每個生命都獨特。故事中,媽媽領小象去散步,途中遇見許多動物,小象好奇的觀察,並透過問問題,來認識其它生物,例如會飛的蝴蝶,會唱歌的鳥等;然而認識其它生命的獨特性的同時,媽媽也用肯定的語氣告訴小象「雖然和別人不一樣,卻可以做什麼」,因為有媽媽的肯定,讓小象認識到自己的特點,每個生命都是獨特,幫助小象建構出對「自我」的認知。這繪本引導孩子知道生命是獨特的,不是用來比較的,而是更加認識並肯定自己是具獨特性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遇到欣賞我們和不欣賞我們的人,原本有自信的我們可能因著別人的一句話而限制了自我發展,但也可能因著一句話而重新肯定自我並且有更大的發揮和成長。本集節目透過分享繪本『有點樣子』,讓孩子可以學習接納自己,也學習從不同的角度,來肯定欣賞他人的優點。
我們是不同,不是不好!本集節目透過繪本書『兩株蕃茄』點出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常出現的「比較」問題。同儕當中的比較是校園常態,無論是外在、成績、表現、成就、名聲等等都可以做為比較的標的,而從兩株蕃茄的「蕃茄人生」從栽植到結果的縮影過程中,不難看出,高蕃茄把它的一生和眼光放在和矮蕃茄身高的比較上,疏忽了很多成長中的經歷;反觀矮蕃茄,將眼光放在認識自己,例如:幫助自己更好、更進步,認真地吸收陽光、水、養分,把蕃茄的價值活出來-提供花蜜給昆蟲,蕃茄的自我實現-結出好果子,並獻給栽種保護它的主人,把蕃茄的價值完全反應出來,而不是和別人比較。因此節目要提醒家長和孩子:我們是不同,不是不好,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我瞭解了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