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饗宴

首播日期 :
2018/02/13
主持人 :
劉文珍

愛地球,不是口號,更不是遠大目標;而是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做到。

愛自己,就從現在開始,愛地球,就從我們的生活環境做起。

 

4
幸福「食」刻 惜食變盛食的1919食物銀行

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利用所謂「可以使用卻丟掉的食物」,像是在市場上或是農地生產的醜蔬果,或是即將過期的食材,不能賣或沒人買、但是營養價值存在,且是安全無虞的食物,就由廠商或賣場捐贈,製做成冷凍調理包。於2018年1月1日開辦「1919陪讀班營養晚餐方案」,透過臺中園區透明廚房供應惜食料理包給偏鄉陪讀班做為晚餐。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希望2018年,一個月能產出4000包的冷凍調理包,供應100個偏鄉近2000名小朋友的晚餐。   小朋友吃著馬鈴薯燉蔥、燉肉、香烤雞排,馬鈴薯濃湯,邊吃邊笑鬧著,很是開心。 把愛吃的「香菇燉肉」硬是說成「相撲燉肉」,聽起來等級提高,像是很厲害的菜色。 其實他們吃的是1919食物銀行利用「惜食」製作而成的冷凍調理包,營養健康又美味。

剩食變續食 惠文中學剩食志工團

臺中市立惠文中學一年級的拾璿佾不忍心農家辛苦栽種的食物被浪費,和好友羅仕丞一起推動「剩食計畫」,希望系統化的利用營養午餐的「剩食」變成「續食」。「剩食志工團」,收集並整理學生沒有吃過、剩下的營養午餐,提供人安基金會80名街友晚餐食用。 107年,惠文中學參與「剩食計畫」的班級數從10班增加為16班,可以提供人安基金會100名街友晚餐之用。   拾璿佾:學校剩菜很多,這些食物種的時候沒有不一樣,都是種籽、幼苗慢慢長大,這時被浪費覺得很可惜,才想節省食物,讓它有更好的用處,讓所有食物都不會被浪費。 臺中市立惠文中學成立「剩食志工團」,將營養午餐吃剩下的乾淨食物進行整理,提供人安基金會街友晚餐食用。發起學生拾璿佾不忍心農家辛苦栽種的食物被浪費,和好友羅仕丞一起推動「剩食計畫」,希望系統化的利用營養午餐的「剩食」變成「續食」。

化腐朽為神奇 七喜廚房將剩食變盛食

七喜廚房,2016年4月16日在臺中市西區華美街成立,一開始以社會企業模式販售咖哩餐並烹煮營養餐點贈送街友為主,之後,7月16日起開始與鄰近向上市場合作,每天固定收取未落地醜蔬果,精心烹煮成美味晚餐,以自由定價的方式供應給社區內需要的民眾。 2016年7月16日起,七喜廚房說,約拯救6380公斤的醜蔬果。   林老闆:「不可思議」,「化腐朽為神奇」,將「醜蔬果」,醜醜變美美,又很可口。 吳大姐:每個人要先從自己內心開始,愛自己、愛家、愛社會、愛地球,「剩食」也可以變「盛食」。 七喜廚房的小紅,每天中午過後,會推著三輪車到臺中市向上市場回收菜販賣剩或是較醜的蔬果;整理過後,部分置放在七喜廚房門口,免費提供給附近的居民選用,另一部分由志工烹調成美味晚餐。小紅說,要好好的珍惜所吃所用,達到資源完整有效利用....

用手機鏡頭認識食物的IG世代

從小扎根食物不浪費的倒金塔原則,主婦聯盟資深專員沈寶莉建議,每個人減少食物變成垃圾的可能,可以購買在地食材;多認識食物的生長過程;動手烹煮食物;分享給需要的人。不過,主婦聯盟資深專員沈寶莉發現,臺灣大學生、小資族,也就是18~34歲IG世代,他們都用手機鏡頭認識食物,對食物不是真正的了解,他認為,飲食教育不能等,因為這群人未來將會成為更小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健康掌握在他們手中,讓他們有機會認識食物,不只是珍惜食物,也確保下一代的健康。     學生好驚訝,芹菜是有葉子的。 大學生或是初出社會小資族缺乏飲食教育資源, 英國研究也發現,18~34歲的人是IG世代, 他們都用手機鏡頭認識食物,對食物不了解。 長期關注食物浪費議題的主婦聯盟資深專員沈寶莉發現,大學生、小資族的飲食教育不能等,大家要一同關注這群人,因為他們未來將會成為更小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健康掌握在他們手中,讓他們有機會認識食物,不只是珍惜食物,也確保下一代的健康。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