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策展
學齡前的孩子怎麼教?爸媽應該知道的幼兒教養守則
學齡前的孩子到底該學些什麼?要幾歲開始上幼兒園? 孩子的分離焦慮該怎麼處理呢? 這些爸媽應該要知道的幼兒教養守則千萬別錯過了! (文字:周鑫听)
分享至
11
4066

有人說,學齡前的孩子正是最可愛的年紀:

天真的模樣、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父母最純粹的依賴...

而許多家長卻有相同的煩惱:

學齡前的孩子到底該學些什麼?

要幾歲開始上幼兒園?

點我收聽爸媽應該要知道的《學齡前教養資訊》全系列

 

不要太早上幼兒園,是真的嗎?

 

不要太早上幼兒園,是真的嗎?
節目名稱:不要太早上幼兒園,是真的嗎?
首播日期:2021/02/24
邀訪來賓:正義非營利幼兒園園長李淑麗

 

有多年幼兒教育經驗的正義非營利幼兒園園長李淑麗表示,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

 

「至少我在職場服務這麼多年,並沒有發現太早上或太晚上的孩子有一些太大的問題出現」

 

教育部訂定的幼兒園教保課程大綱,由「幼兒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期待」出發,區分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六大領域,以建構社會文化中之「孩童圖像」,期能培養幼兒擁有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及自主管理等六大核心素養(註1)

李淑麗園長提到,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學習重點,而幼兒園的老師會依照孩子的發展去規劃不同的教學活動,刺激孩子神經元的發展。透過遊戲式的學習方式,讓孩子樂於學習、樂於探索,才能逐漸培養帶著走的學習能力。

 

2-3歲的孩子可能在學習上著重語言和感官刺激,合適的幼兒園課程可以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李淑麗園長也在訪談中分享:曾經有孩子早上六點多就要第一個到學校,為的就是想要完成前天在幼兒園的創作,顯示孩子對於學習充滿了興趣。

 

上學=作戰,令爸媽崩潰的每個早晨

 

許多爸媽理智線往往在一早就斷得慘烈。

到底為什麼孩子出門這麼愛推、拖、拉呢?其實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

 

出門前孩子動作慢吞吞,怎辦?
節目名稱:出門前孩子動作慢吞吞,怎辦?
首播日期:2021/05/20
邀訪來賓:正義非營利幼兒園園長李淑麗

 

孩子是否從小喝奶的速度就比較慢?吃飯的時候也是拖拖拉拉?這些狀況除了是孩子天生的特質,也有可能和自身的感覺統合有關。遇到這種狀況,爸媽除了多給予一些等待時間,平時也可以帶孩子多進行「大肌肉運動」增加身體的肌耐力和協調度。

 

此外,李淑麗園長也提供幾個方法協助解決孩子出門的問題:

 

前一天先把隔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
許多孩子對於穿衣服有一套自己的想法,除了前一天可以先討論好隔天上學的穿著之外,也要讓孩子自己學習穿衣服:不僅從小練習生活自理的能力,爸媽也可有多一點早上處理雜事的時間。

 

準時上床睡覺
一定要讓孩子遵守上床睡覺的時間,確保孩子每天有足夠的睡眠,才能避免隔天的晚起與遲到。

 

給孩子一個「專屬鬧鐘」
先預估好孩子出門的時間,接著就和孩子一起選一個專屬的鬧鐘吧!市面上有許多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鬧鐘,趣味的功能營造輕鬆的起床氛圍,讓起床變成孩子期待的事。

 

親師合作
如果1-3點都試過但依然成效不彰,家長可以考慮和學校的老師合作,例如老師可以協助表揚早到的孩子,讓孩子更有動機早起。

 

注意環境誘因
許多孩子推拖拉的習慣是後天養成的,主要原因就是環境誘因太多:例如對於電視、玩具太過著迷,影響出門意願。因此早上出門前要隔離這些誘因,避免造成親子衝突。

 

上學後,孩子哭不停…該繼續嗎?

 

孩子上課仍常哭鬧,該堅持嗎?
節目名稱:孩子上課仍常哭鬧,該堅持嗎?
首播日期:2021/03/04
邀訪來賓:正義非營利幼兒園園長李淑麗


「我的孩子上小班,但是上了好一陣子之後還是哭哭啼啼,我應該要讓他繼續…還是先不要讓他去上課比較好呢?」

 

分離焦慮是許多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會遇到的狀況。每個孩子分離焦慮的狀況不同,李淑麗園長也提供幾個改善的方法:

 

提前先讓孩子練習生活自理
不管是穿衣服、上廁所或是吃飯,這些生活技能爸媽其實可以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先讓孩子練習,確保孩子基本的處理能力。

給予孩子安全感
第一次和主要照顧者分離,孩子最常說的話就是「爸爸媽媽不見了」,心中會有爸媽把自己丟下的失落感。李淑麗園長建議爸媽可以把身上不重要但是孩子卻熟悉的東西交給孩子,並在分離的時候和孩子約定好,讓孩子相信上完課之後爸媽會來接他,可以減低孩子的不安全感。此外,第一天課程結束後爸媽也可以盡量提早來接孩子。

了解孩子的氣質
Thomas 及 Chess兩位醫生在1977年提出了嬰幼兒氣質量表的九個氣質向度,包含:

活動量 (activity level)

規律性 (rhythmic regularity)

趨避性 (approach or withdrawal)

適應性 (adaptability)

情緒本質 (mood)

反應強度 (intensity)

堅持度 (persistence)

分神度 (distractibility)

反應閥 (sensory threshold)

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若是孩子避性較高、適應性較低,那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的時候容易產生抗拒的心態:例如拒絕和不熟悉的人互動、想要躲在爸媽身後,面對新事物會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

這樣的孩子爸媽就應該要有心理準備:孩子的適應期會比其他人還要長,因此要更有耐心陪伴孩子。

適當的溝通,不過多干預
吃飯和睡覺往往是孩子最容易卡關的地方。這部分家長可以多和老師溝通,協助老師了解孩子的特性與需求,但盡量不做過多的干預,讓孩子可以逐漸習慣依附老師。

放棄前,先想想
如果真的想要放棄了,李淑麗園長也建議各位爸媽先想想:當初為什麼想要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孩子現在的發展是否有遲緩的現象?需不需要課程、團體的學習來刺激成長?現在幼兒園的課程符合孩子的成長需求嗎?

學齡前的孩子還不只遇到這些問題,更多學齡前教養資訊可以收聽教育電台Channel+ 《學齡前教養資訊》系列策展,5分鐘教養資訊協助爸媽陪孩子度過成長的重要階段!

(註1:資料來源為全國教保資訊網)

(Photo by Callum Hill on Unsplash)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