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策展
媽媽不需要完美
「我是不是不會教小孩?」 「我是不是不適合當媽媽?」 養小孩不是一場競賽,你可以適時放下,找時間和自己的情緒對話,整理好後再出發。 (文字: 周鑫听)
分享至
15
1717

「我是不是不會教小孩?」

「我是不是不適合當媽媽?」

 

從結婚、懷孕到分娩,不少女性在成為母親的路上,承受不少壓力,在外界的眼光和自己期許下,希望可以成為「完美媽媽」。

 

但是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不理解,比起體罰,許多家長仍會選擇包容或忍讓,想要用正向教養的方式讓孩子可以有快樂的童年,但有時會造成自己的情緒無法找到出口,最後不僅傷害自己,也影響到孩子。

 

正向教養就是愛的教育?

若是對孩子不打不罵,是不是就要先學會「忍」呢?

正向教養,就是要給予孩子讚美嗎?這樣的孩子不會被寵壞嗎?

 

正向教養包含四個面向:

協助父母了解孩子

設立教養長期目標

協助家長了解自己

培養孩子能力

 

「在正向教養裡,我們不是給予孩子『讚美』,而是給予他們『鼓勵』…如果都給予讚美的話,那真的會把孩子寵壞了」

 

臨床心理師駱郁芬在直播中就分享:正向教養並不等於一昧讚美。如果孩子一直接受到讚美的訊息,未來反而會更難面對挫折。

 

舉例來說,當一個三歲的小孩子畫了一幅色彩繽紛的圖畫,許多爸媽的第一直覺就是將讚美脫口而出:「你好棒喔!」「你畫的好漂亮喔」─這就是單就成果給於的評價。 如果換個說法,像是「我看到你使用了好多顏色」「我看到你畫了不一樣的形狀」,這反而顯示了你注意到孩子過程中的努力,鼓勵孩子做更多的嘗試。

 

 

簡單的示範,就讓不少參與直播的聽眾了解到正向教養的精神。即使有專業的背景,處理過許多個案,但駱郁芬也坦白的說自己絕對不是一個一百分的媽媽。

 

「你一定要接納自己不會是個一百分的媽媽…你必須要了解在那個當下你已經竭盡所能,但是還是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受傷… 」

 

 

對於許多爸媽而言,最傷心的莫過於孩子對自己說「我最討厭你了!」在駱郁芬接觸過的個案裡也有不少家長會想要隱藏這樣的受傷,但其實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狀態。

 

要知道:「衝突」,是所有孩子成長的課題,做父母的必須先了解這是一個「正常」,而且多數家庭都會經歷的過程。如果在溝通的過程發生這樣的狀況,除了要理解這是正常狀況外,也要允許自己先停下腳步「整理自己」。這也是在正向教養裡,父母必須要學會了解自己的原因。

 

了解自己的情緒,也正視孩子的情緒。

 

 

媽媽不需要完美-情緒教育(1)
節目名稱:媽媽不需要完美-情緒教育(1)
首播日期:2021/05/07
邀訪來賓: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情緒教育」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

情緒教育涵蓋四種能力的培養:

 

覺察與辨識:我現在是什麼情緒?我生氣了嗎?為什麼?

情緒的表達:我能不能完整說出並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理解:是什麼造成我不開心?是一整件事情,還是某一個點?

情緒的調節:我現在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能不能讓自已恢復呢?

 

台東大學兒童教育學系教授郭李宗文在《遇見幸福幼兒園》節目裡就談到,其實情緒教育最重要的第一步在於「覺察與辨識」:當情緒上來的第一步可以嘗試用「同理心」和孩子對話:「你現在覺得生氣嗎?難過嗎?」「是因為什麼事情、哪句話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鼓勵孩子完整的說出自己的感受,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習表達,同時間也可以直接了解孩子情緒問題的癥結點:有些時候我們大人認為的小事,都可能事影響孩子情緒發展的關鍵。

 

媽媽不需要完美-情緒教育(2)
節目名稱:媽媽不需要完美-情緒教育(2)
首播日期:2021/05/07
邀訪來賓:

 

情緒教育不是媽媽或爸爸單方面的責任,而是需要一個家庭成員相互扶持的課題:即便現在組成了家庭,在過去的教育環境裡也沒有人教我們怎麼認識自己的情緒,我們也只能從養育孩子的過程裡做中學。

 

只要記得:養小孩不是一場競賽,你可以適時放下,找時間和自己的情緒對話,整理好後再出發。

 

無論做媽媽、或爸爸,你都不必完美。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