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策展
城市「螢」回來 系列報導(三):生態vs開發的零和遊戲
蕞爾小島的台灣,可以如何永續發展、創造價值?螢火蟲,能告訴我們嗎?(策展人:曾鈺羢/周鑫听/徐朝晃)
分享至
33
1500

城市「螢」回來  系列報導(三) :生態VS開發  零和遊戲?























城市「螢」回來  系列報導(三) :生態VS開發  零和遊戲?

火金姑重回台北,讓台北的春夜更亮麗,但是,火金姑也同時照出了問題。

台北市因為都市發展,農地減少、蓋起大樓,壓縮了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此事並未因螢火蟲回歸,而有所改變,台北市仍隨處可見興建中的大樓,各地仍有衝突中的開發規劃案,當經濟發展遇上生態保護,似乎成為一場「零和遊戲」,螢火蟲如此,苗栗的石虎、彰化的白海豚、台東的美麗灣,似乎都存有一樣的拉扯,從螢火蟲復育的艱辛過程,我們應該思考,失去的,好不容易回來,但是,難到不能在失去之前,就讓他們好好共存,生態與經濟發展之間,難道無法雙贏嗎?

楊平世雖是台大教授,但數十年來投身生態保育,在非政府組織、生態保育團體等多個公民社團擔任要職,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有很多觀察與感觸,他點出最大的問題是:遊戲規則不全,沒有折衝辦法,結果讓雙方得殺得你死我活,毫無退路。

楊平世說,環評太嚴苛、耗時過久,究其原因,就是環評法規或相關都市開發規定中,遊戲規則沒有訂好,要解決這樣的困境,他認為,「生態補償」是可兼顧開發與生態環境的最好做法。

他舉台灣高鐵的開發案為例,當年高鐵路線行經台南官田的水雉棲地,當高鐵遇上二級保護動物時,該怎麼辦?是高鐵停止開發,還是讓它輾過水雉?

都不是。

在環保團體、政府及高鐵三方的合作下,在距離水雉原始棲地兩公里處,由台灣高鐵向台糖租用了15公頃的甘蔗田,並投入4千萬元打造「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的保護區,讓被稱為凌波仙子的水雉搬到新家,並每年投入至少百萬元的經費,持續守護凌波仙子,而這項努力,也讓原本只有數十隻水雉的保護區,到現在至少超過300隻,且吸引其他的鳥類移居此地,這就是開發、環保與經濟發展三贏的最佳案例。

根據文化部公告的「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中規定:公有建築物應設置公共藝術,美化建築物與環境,且其價值不得少於該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楊平世表示,就連公共藝術的經費比例都有規定,為甚麼「生態補償」無法做到?

「我認為開發與生態之間難解的結,一定要打開」楊平世說,可以透過立法手段,要求企業在開發中,提撥一定比例的預算進行「生態補償」,建立起透明的遊戲規則,才能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中,取得平衡。

推「生態補償」 有但書

不過,永遠將生態放在第一位的楊平世即使提出解套方法,但有個前提:「如果這片棲地無法取代,那開發案就要停止或避開,沒得商量」。

1993年,台灣知名企業要在台南七股興建鋼鐵廠,提出大型興建計畫,選定的地點就在黑面琵鷺的棲地,幾隻鳥的生存之地與大型開發案可能帶來居民工作機會的拉扯,掀起「顧牠生命還是顧我生計」的戰爭,可喜的是,當地居民強烈抗爭,迫使鋼鐵廠開發案喊停,後來,政府與民間合力,將黑面琵鷺棲地打造為「台江國家公園」,成為全球最大的黑面琵鷺棲地,目前全球大約僅剩3千隻的黑面琵鷺,每年就有1千隻來台過冬,原本因為曬鹽產業式微而沒落的七股,拒絕了鋼鐵廠可來帶來的工作機會後,獲得大自然生物的回報,七股因為成為黑面琵鷺的造訪,轉型發展生態旅遊,每年創造不少商機。

生態與經濟發展,看起來不必然是你死我活的零合遊戲,只要建立起遊戲規則,相信可以雙贏。螢火蟲重回都心,讓我們看到他們善美、純淨,也讓我們反思,如何讓他們繼續在開發中,輕盈飛舞。蕞爾小島的台灣,可以如何永續發展、創造價值?螢火蟲,能告訴我們嗎?
點我提出你的生態補償方案,為螢火蟲保育盡一份心力


用廣播延伸教育視野 ─
由楊平世、燕子所主持的《自然有意思》節目中,也談到關於螢火蟲復育與生態補償的議題: 

image of a planet called Pegasi B
節目名稱:自然有意思
主題:螢火蟲系列特輯-生態補償vs螢火蟲復育
首播時間:2016/8/23

點我收聽更多《城市螢回來》廣播專題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