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炊粿訴說米的故事
  • 看到蒸騰的煙霧升起,會有滿滿的感動
  • 純手作的紅龜粿
  • 做粿前,佩儀會先解說相關細節
  • 做粿需要巧勁
  • 做粿的課程很搶手
  • 雙口呂做粿器皿
  • 雙口呂菜包粿
  • 美麗的紅龜粿
  • 雙口呂米粽
  • 雙口呂米篩目
  • 雙口呂粿粽
  • 親子一同做粿,創造美好回憶
  • 充滿故事的三合院
  • 小風與騰威、佩儀合影
  • 孩子也能輕鬆參與的米食課程

用炊粿訴說米的故事

0
42
邀訪來賓:雙口呂共同創辦人 黃騰威雙口呂共同創辦人 周佩儀播出日期:2023/05/27

­聽很多人說過要戒澱粉,首先就是不吃白米,因為白米的醣份非常高。

但其實白飯也是能量的來源,白飯吃下去的碳水化合物會轉換成葡萄糖,就是身體動力的來源。

雖然大家都知道白飯也有營養價值,但是因為吃飯就是比較麻煩,需要煮飯及配菜,而現代人時間寶貴,煮飯煮菜真的很費工,所以,米飯就失寵了。

您知道嗎?國人食米量從民國70年的98公斤,降到109年的44.1公斤,去年(111)又下滑到43公斤, 40年來每人每年的食米量足足砍了一半以上。當米愈吃愈少,最後米要賣給誰?誰還要種米?米還有沒有其他出路等等的問題就會演變成社會議題,需要直球對決了。

今天特別邀請到來自桃園的雙口呂文化廚房主理人黃騰威、周佩儀賢伉儷來為我們說說他們怎樣用「做粿」推動米食文化傳承。當然,起心動念最重要,今天的故事會分享到他們在一趟旅行中埋下這個種子,在阿嬤的三合院裡實踐承諾的精彩內容,當然不僅如此,還有更多細節要說給你聽~

本集內容有:

1.兩位愛吃米飯嗎?做粿應該對米很瞭解?!

2.為什麼會選擇做粿?是對米有特殊的情感嗎?起心動念是什麼呢?

3.在三合院這個空間做炊粿超有FU的,當時怎麼會有這樣的創想?

4.兩位創業前有其他工作經驗嗎?踏入創業一途門檻有哪些?

5.請分享經營的商模:手作體驗?私廚?其他?授課?

6.有沒有遇到最沮喪想放棄的時刻?以及最激勵感動的時刻?

 

小風覺得騰威和佩儀真不簡單,在推動米食文化復興的過程,透過料理把人與文化的連結重新喚醒,想像大家一起揉著米團、塑型完成放進蒸籠,再等著炊煙升起,最後咬著自己親手製作的米粿,是多麼感動的瞬間。這樣的畫面是不是讓你想起家中的媽媽或阿嬤,或是阿祖在廚房的身影了呢?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地方創生實驗室
地方創生實驗室
首播日期 :
2022/03/09
主持人 :
小風

***110年1月播出***
七零年代起臺灣以工業化的利器衝刺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經濟奇蹟,但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種下無法避免的衝突與失衡。
其中過度都市化的結果,造成鄉村人口減少、老化嚴重,城鄉發展既失衡也失調。

政府參考日本「地方創生」推動經驗,自105年起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期透過盤點地方既有「地、產、人」的資源優勢、確立地方特有的獨特性與核心價值,在既有基礎上導入「創意(設計力)、創新(生產力)、創業(行銷力)」的輔導機制,為地方注入產業發展動能,以期吸引青年回鄉,解決人口外流、城鄉發展失衡的問題。

有著民間力、草根力、設計力、創造力、行銷力的「台灣新力」,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地方創生的面向將含括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未來城市等方向,由全體人民共同勾勒出地方藍圖,攜手打造的新型社會共同體,得以實現環境永續、經濟永續、社會公平正義。
本節目將呈現台灣各地「地方創生」中的社會創新實踐計畫,解讀地方創生的意涵。
為營造節目之豐富多元,擬採集幸福社區及地方創生案例,發掘在地動人故事、深度介紹當今社區發展的趨勢、「地方創生」在台灣各地風起雲湧,捲動社區的故事。

節目規劃以下單元:
1.【地方最前線-線民報報】節目首先由線民為聽眾帶來一則在地好康,台灣最美的除了人,還有不同地方風情。
2.【地方向前行,創生action!】主題專訪,由來賓分享自己社區的特色、困境、方案與實踐,社區的願景與課題,社區/地方創生工作各個面向探討、分享。
3.【地方顯微鏡】地方特色經過盤點以後,只要發揮創意及善用資源,也能點石成金。走過路過就是不能錯過的小事,可能是翻轉地方的大事呢!一起來發現。

**本節目與台灣光華雜誌合作,於每月第4週由光華雜誌分享台灣新創案例的深度報導。

52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