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實驗室

首播日期 :
2022/03/09
主持人 :
小風

***110年1月播出***
七零年代起臺灣以工業化的利器衝刺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經濟奇蹟,但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種下無法避免的衝突與失衡。
其中過度都市化的結果,造成鄉村人口減少、老化嚴重,城鄉發展既失衡也失調。

政府參考日本「地方創生」推動經驗,自105年起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期透過盤點地方既有「地、產、人」的資源優勢、確立地方特有的獨特性與核心價值,在既有基礎上導入「創意(設計力)、創新(生產力)、創業(行銷力)」的輔導機制,為地方注入產業發展動能,以期吸引青年回鄉,解決人口外流、城鄉發展失衡的問題。

有著民間力、草根力、設計力、創造力、行銷力的「台灣新力」,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地方創生的面向將含括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未來城市等方向,由全體人民共同勾勒出地方藍圖,攜手打造的新型社會共同體,得以實現環境永續、經濟永續、社會公平正義。
本節目將呈現台灣各地「地方創生」中的社會創新實踐計畫,解讀地方創生的意涵。
為營造節目之豐富多元,擬採集幸福社區及地方創生案例,發掘在地動人故事、深度介紹當今社區發展的趨勢、「地方創生」在台灣各地風起雲湧,捲動社區的故事。

節目規劃以下單元:
1.【地方最前線-線民報報】節目首先由線民為聽眾帶來一則在地好康,台灣最美的除了人,還有不同地方風情。
2.【地方向前行,創生action!】主題專訪,由來賓分享自己社區的特色、困境、方案與實踐,社區的願景與課題,社區/地方創生工作各個面向探討、分享。
3.【地方顯微鏡】地方特色經過盤點以後,只要發揮創意及善用資源,也能點石成金。走過路過就是不能錯過的小事,可能是翻轉地方的大事呢!一起來發現。

**本節目與台灣光華雜誌合作,於每月第4週由光華雜誌分享台灣新創案例的深度報導。

52
專訪地方創生教母—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

您的家鄉是什麼樣貌呢? 現在是過去的堆疊,雖然過去的我們來不及參與 但是家鄉的未來一定要有你 有我!   今天地方創生實驗室裡, 創生atcion行動 小風特別邀請到地方創生教母美伶姐為我們分享地方創生政策制定的內容跟地方創生的感動故事。 這位美伶姐,就是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女士,地方創生的政策在她任內定案,美伶姐今天會告訴我們,在硬綁綁的政策背後,地方創生其實是地方上一朵溫柔的花,需要更多人來投入給予養份,才能讓地方更好。 訪談中,美伶姐談到地方創生幾個重要概念:   **地方創生到底是不是社造的進化版?社區變美了,可是人卻不會因為社區變美而留下來!為什麼呢? **大約從2012年開始,有一波波青年透過農村再生、培根、文化部青年村落計劃、教育部青年署或教育部USR等各種計畫創造青年與地方接軌的機會,這些計畫仍持續進行中,這樣也叫做「地方創生」嗎? **青年回鄉就要面臨「創業」、「營生」的難題,撐得很辛苦!因此也有不少半途而廢的,政府一直鼓勵地方創生,但實際上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要怎樣才能突破這樣的困境呢?而地方創生應該與返鄉青年畫上等號嗎? **「所謂地方創生產業」好像不脫小旅行、經營民宿或是精緻化的在地小物(可能是農、漁產加工),雖然跟過去老街樣板化有些差別,帶來一點新鮮感,可是,能不能有更大的想像空間呢? **地方創生是以地方DNA出發的創生實踐,請美伶姐分享書中的真實案例。 **有人對地方創生抱持悲觀的態度,不要最後變成「地方創傷」或「地方餘生」,聽起來不好聽,但卻是警鐘,美伶姐身為政策制訂者,怎麼看地方創生的發展以及對地方創生的展望。   想深度瞭解地方創生的朋友千萬別錯過了今天的節目。   其實,地方要前進、要發展,不是把其他地方的東西複製貼上就好,而是要去發掘地方的DNA,並且設計出適合方案來推動,在地方顯微鏡單元,小白會為我們介紹如何發現地方的DNA。   在美好的周六下午 歡迎您加入地方創生實驗室,一起來說說家鄉、聊聊地方,參與每個地方對未來的想像 *歡迎收聽*

用一片葉子撐起的部落企業

您的家鄉是什麼樣貌呢? 現在是過去的堆疊,雖然過去的我們來不及參與, 但是家鄉的未來一定要有你 有我! 上周公視播出一部討論度很高的劇集—斯卡羅,朋友們有人收看嗎? 這部戲劇改編自陳耀昌醫師的《傀儡花》,描述1867年,途經台灣海峽的美國商船羅妹號或羅發號(Rover),在強烈風浪的襲擊下觸礁了,遇到海難的船員於是在墾丁社頂部落上岸,但因誤闖斯卡羅人的領地13名船員遭到殺害,引發後續歐美列強、大清帝國、斯卡羅人多方的角力,最後由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斯卡羅政治領袖卓杞篤(Tou-ke-tok)簽訂「南岬之盟」書面協議後,才告落幕。南岬之盟的合約如今收藏在美國國家圖書館裡,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因為《傀儡花》這個名稱帶有時代偏見,劇組考量後啟動徵件、票選新劇名,才有今天《斯卡羅》的名稱。斯卡羅,是瑯嶠十八番社的稱呼,是個政治實體,也可以說是個王國,透過這個定名,大家可以重新認識歷史,並學習尊重在地人的聲音。 從戲劇更名這個事件,小風想起原住民正名運動,歷經多年倡議,終於在1994年8月1日憲法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從原住民族訴求正名開始到今天,原住民族權利發展已近40年,「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名正言順,開啟了後續一系列族群政策;原住民同樣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我們應該要珍惜每個族群及所承載的不同文化,守護台灣多元文化的價值。   今天地方創生實驗室裡, 創生atcion行動我們來到臺東嘉蘭部落,來認識撐起部落經濟的霹靂嬌娃。 嘉蘭部落曾經因為莫拉克風災而遭到嚴重破壞,經過多年的重建,現在成為別具特色的原住民部落;當徐哲煌、王禛壹夫妻倆決定返回部落,具社工背景的王禛壹發現到部落長輩及女性經濟能力較低,加上其他因素只能留在部落生活,難以獲得經濟上及生活上的幸福感;於是禛壹夫妻號召部落裡的「霹靂嬌娃」以社會企業的形式,將傳統美食阿粨發揚光大;當部落女性站起來後,部落男性也組成金剛戰士成為嬌娃們最佳後援,為部落共同打造新產業。 在禛壹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嘉蘭部落的勇氣與生命力,歷經八八風災的洗禮,更顯茁壯與堅強。粨種人社會企業,用一片葉子創造部落經濟,也讓部落媽媽找回自己,獲得成就。在禛壹的努力下,小風相信霹靂嬌娃和金剛戰士的故事會愈來愈精彩。 待會我們就來聽聽粨種人社會企業執行長王禛壹帶來的動人分享。 地方顯微鏡單元,小白為我們介紹台東的原住民社區—電光部落,等等跟著小白來瞭解。   在美好的周六下午 歡迎您加入地方創生實驗室,一起來說說家鄉、聊聊地方,參與每個地方對未來的想像 *歡迎收聽*

國際慢城在花蓮鳳林

您的家鄉是什麼樣貌呢? 現在是過去的堆疊,雖然過去的我們來不及參與 但是家鄉的未來一定要有你 有我!   您是不是覺得時間常常不夠用?任何時刻都要趕時間?  事情很多,時間不夠 是現代人最嚴重的情形,做什麼事都要搶快,快快快,成了現代人的通病;而長期處在高壓的環境中,身心容易生病。 如果可以切換成慢活模式 你想要試試看嗎?有一種新生活主張~鼓勵生活節奏回歸自然,透過適當的節奏享受生活,讓生命更有品質和尊嚴~看到這裡,是不是很心動呢? 也許您聽過慢城運動,慢城,是從義大利起源的新城市哲學,慢城幾乎等於新健康生活型態的代名詞,慢城組織認同的是對生活理念與目標的維持,要成為慢城組織,必須符合7大面向、8大公約及72項指標,期待符合保護地球,環境永續,回歸傳統生活文化的簡單生活。 我們台灣,也有4個國際慢城哦~這四個慢城分別是:花蓮鳳林、嘉義大林、苗栗三義與南庄。   今天地方創生實驗室裡, 【創生atcion行動】我們來到全台第一個獲得國際慢城認證的花蓮鳳林,透過當年勇闖義大利的張郁珮與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美玲兩位奇女子,分享「慢慢來也是一種生活實踐」~這個主題! 您知道嗎?為了寫慢城申請書,在還沒有政府公開資訊與大數據的年代,他們土法煉鋼的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在還沒有地方創生名詞的時代,他們就已經開始做創生,勇敢推動新生活型態,讓鳳林成為國際慢城的一員,真是太有遠見了!   【地方顯微鏡】 慢城為什麼那麼引人嚮往,需具有什麼特色才能被慢城組織認可,今天地方顯微鏡單元,小白就為我們說說慢城的內涵。   【線民報報】美玲說自己嫁來鳳林的時間已經比生長的家鄉高雄還久,所以還是為大家介紹鳳林慢城的生活理念,分享鳳林人的生活智慧吧~ 在美好的周六下午 歡迎您加入地方創生實驗室,一起來說說家鄉、聊聊地方,參與每個地方對未來的想像

用品牌建立形象、用設計翻轉世界

您的家鄉是什麼樣貌呢? 現在是過去的堆疊,雖然過去的我們來不及參與 但是家鄉的未來一定要有你 有我!     今天地方創生實驗室裡, 【創生atcion行動】 我們要談的是 用品牌建立形象、用設計翻轉世界;地方創生 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要善用設計力,進行產業創新。所以為各位邀請到 「一個相信設計可以救國的傻瓜!」 楊佳璋老師來分享如何用設計用品牌翻轉世界。老師會為我們拆解幾個案例,例如:「史上最難到達的屏東燈會」,但當時卻完全突破空間、地理上的限制,突破一千萬人造訪的奇蹟,轟動一時。想知道眉角,聽節目就知道囉! 而在佳璋老師的分享中,瞭解到他山之石可以學習,台灣是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只要夠了解自己,就能找出發展的優勢。運用設計的力量,翻轉地方的目標,指日可待。   【地方顯微鏡】 佳璋老師在訪談裡提到 一位東港的重要關係人口—他是來自東京的福田繁雄老師。所以地方顯微鏡單元,小白會為我們好好介紹福田繁雄老師以及他在東港創作的雕塑。   【線民報報】因為疫情的關係,線民報報已經暫停了幾個月,今天,大家期待的線民報報重出江湖!!當然,今天的地方線民就是來自高雄的楊佳璋老師,他會為我們介紹旗津的旗后炮臺,這裡頭有父子情深的故事,令人感動。   在美好的周六下午 歡迎您加入地方創生實驗室,一起來說說家鄉、聊聊地方,參與每個地方對未來的想像 *歡迎收聽*

護文資拚創生—老屋新生之吸青(金)大法

您的家鄉是什麼樣貌呢? 現在是過去的堆疊,雖然過去的我們來不及參與, 但是家鄉的未來一定要有你 有我!   因為疫情平穩下來,大家也漸漸與自由自在的生活銜接回來;餐飲店、山林野外或不同場館一一開放,不知道哪裡是朋友們心中的首選呢?   前天在整理雲端相片時,看到年初與家人去北埔老街的照片,老街上有老房子有巿集熱熱鬧鬧,攤商多元,除了經營擂茶的店舖,也有不同地方產業的小攤商賣著地方物產;小風也觀察到有個客家點心的小攤位弄得乾淨清爽,賣點心的年輕人一邊賣蟻粄(草仔粿),一邊向客人簡易導覽老街,好逛又好玩。   老街通常是一個地方最主要的街道,多是由當地的富商、士紳建造起一棟棟現代樓房;做為住家,或是店面;通常也是當地市集所在地,匯聚人流與金流,促進商業發展。   今天地方創生實驗室裡, 創生atcion行動我們來到台南新化,來認識西拉雅族大目降社所在地。 新化地區原來是西拉雅族大目降社,日治時期成立新化郡之後,新化就取代大目降。新化不僅有過繁榮的貿易活動,也有文學家楊逵、街長梁道、影帝歐威3位名人,讓新化增添人文色彩。不過,當風光的老街不再,老屋不是被鏟平,就是被夾娃娃機充斥時,許明揚感到很心痛,於是展開以社造為本,但以地方創生為目標的救老屋行動。今天為您邀請到山海屯社會企業執行長許明揚 來分享他在新化街區護文資拚創生~老屋新生之吸青(金)大法 這個主題故事。 在許明揚的分享中,我們瞭解到老房子有它的時代價值與社會意義,老街上有著過往人們生活樣貌的軌跡,在這樣的文化浸潤中,保存再續的是當代精神,重塑現代人的生活觀與價值觀,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樣貌。而修復後的老屋導入創意服務與設計,創造產值,得以讓年輕人留下來築夢。 原來老街,不止是遊憩、不止是經濟,而是展現無法複製的生活態度。 地方顯微鏡單元,小白為我們介紹為我們介紹日本鄉村的傳統民宿—古民家,等等跟著小白來瞭解。   在美好的周六下午 歡迎您加入地方創生實驗室,一起來說說家鄉、聊聊地方,參與每個地方對未來的想像 *歡迎收聽*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