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產加工過程中衍生的廢棄物該如何加值再利用?循環經濟的時代裡,看加工副產物如何再造生命力!

水產加工過程中衍生的廢棄物該如何加值再利用?循環經濟的時代裡,看加工副產物如何再造生命力!

0
253
邀訪來賓:行政院農委會水產加工組-蔡慧君組長蔡慧君淡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其霖播出日期:2022/05/26

傾聽海洋5/26日節目介紹:

 

***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水產加工與加值利用

 

自古以來,海洋中的生物資源即是人們補充營養的主要來源之一,而臺灣四面環海,國人對於海洋生物資源依賴甚深,不論是海洋捕撈及養殖漁業,因此建立了臺灣舉世聞名的漁業實力。在70年代因為水產品保存不易,以及為多元利用水產品,加工技術興起,增加了海洋生物資源的應用範圍。然而,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海洋污染、人口的增長及海洋資源過度利用,導致資源日益減少,而水產加工過程中衍生出許多的廢棄物,大多以廢棄物或作為動物食飼料等方式處理。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資料顯示,106年所生產固體漁業廢棄物的總量約為14萬公噸,約占我國漁業生產量14%;而魷魚為我國的大宗漁產之一,年產量可達26萬公噸以上,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魷魚皮等副產物,年廢棄量高達2.7萬公噸,就數量而言約有10%左右副產物,被直接丟棄或作為動物的飼料使用,這個數量相當驚人,除了對於資源的浪費之外,這些水產副產物倘未能妥適處理,對環境及衛生亦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在資源有限情況下,水產廢棄物如何加值再利用,一直受到關注,例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近年投入在利用藻類及廢棄二枚貝殼(如牡蠣殼、文蛤),透過改質、發酵及機能性物質萃取,開發食品改質劑、機能性保健食品與肌膚保養品,除提升廢棄物附加價值與產業競爭力外,亦可達資源永續之目的;在業界或學界自魚皮、魚鱗及魚骨中萃取膠原蛋白以應用於化妝美容品與食品之開發、牡蠣殼經鍛燒處理作為醫材的應用,在在顯示藉由漁業副產物的加值,可提升低價(甚至廢棄)產品的附加價值,賦予其新的應用市場。

 

來賓:行政院農業委員水產試驗所水產加工組組長-蔡慧君

 

***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海洋宗教-魔利支天菩薩

 

摩利支天菩薩,又名摩利支提婆、陽焰,梵文Marici,為「光線」之意,係日光的神格化,相傳源於古印度民間所崇拜的豬面人身光明女神華拉希(Varahi),後被佛教所吸收而成為黎明女神,並列於天部。以摩利支天菩薩為本尊的修法,稱為「摩利支天法」,此法具有能夠隱身遁形與除難消災的神通能力,密教中就是以摩利支天法為隱形法。由於摩利支天菩薩具有不可思議的隱身法力,因此極受日本武士的信仰,並奉為守護神。

其面相,左面呈豬相,顰眉吐舌,面貌極醜陋,右面則是忿怒相,每面各有三眼,頭戴毘盧遮那化佛寶塔,項掛無憂樹華鬘,左右第一隻手共執金剛杵,左邊第二隻手執針,第三隻手持弓,第四隻手執金鋼索,右邊第二隻手拿線,第三隻手執箭,第四隻手持鉤,身披華麗流暢的天衣,以耳環、腕釧、臂釧、足釧、瓔珞等物為裝飾,坐於七隻豬所拉的車座上。此神為鄭芝龍的守護神。

 

 

來賓:淡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其霖

 

 

***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寺山修司〈展示大海 〉 

在不知道⼤海的少女⾯前,

戴著蕎麥帽的我張開 了 雙⼿。

這是我在⼗五歲寫的短歌。

實際上,沒有什麼比 向⼀位從未⾒過⼤海、⼀直沈睡在醫院的少女解釋什 麼是⼤海更困難的事了。

我說,⼤海的⼤是無法⽤⾔語描繪的。

「⼤海,是將直徑⼀萬兩千七百千米的地球的表 ⾯約百分之七⼗,以僅僅三千八百米厚度覆蓋的⽔ 膜。

就算這樣解釋,少女依舊⼀副無法理解的神情。 「⼤海,是⼀片蔚藍。」 我這樣說道。

「藍⾊的⽔真的會有嗎?」少女說完笑了起來。

於是,我決定把⼤海「拿過來」給少女看。 我拿著⽔桶⾛進五⽉的⼤海,撈起最藍的部分。

急忙著趕回病房:「看,拿回來給妳了!」 然後,説: 「這就是⼤海!」

可是,在⽔桶裡的海⽔,不藍,也沒有浪濤了。 少女對我說:「你說謊!」 可是,我找不到回應的語⾔。 「的的確確,到剛才為⽌依然是⼤海啊!」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節目播出即時收聽

 

­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傾聽海洋
傾聽海洋
首播日期 :
2021/01/14
主持人 :
蕭曼屏

一、 節目構想:2018 年 4 月,政府成立海洋委員會,2019年制定了海洋基本法,2020年6 月 8 日核定了「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海洋教育政策除應鼓

勵國人參與建構優質海洋社會外,更需培育國民具有海洋公民的認知與意識, 能夠擁有保護及善用海洋之觀念。透過知識與情意並重、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方式,從海洋科普知識的傳遞、海洋與人類的關係文化脈絡梳理、海洋的文學與心靈之美三種角度,帶領全民認識海洋、感受海洋、到珍惜海洋。

二、 節目宗旨:本節目自110年1月7日開播,全年共製播28集,每集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以科學研究為分類方式之海洋科普知識

 

第二、海洋與人類的連結從食衣住行到產業文化故事。

 

第三、由詩人搭配當集主題吟頌之海洋文學賞析。

 

節目將廣邀海洋研究學者、在地文史工作者、海洋職人、海洋探險家、海洋教育人員到文學家,透過理性感性兼具的主題設計,引領鼓勵國人「知

 

海」、「近海」、「進海」、「淨海」,期許台灣 以最謙卑的心,面向海洋,向海學習,成為一個真正開放多元包容的現代化海洋國家。

三、 播出時間:每月第二、四(五)週週四上午11:05-12:00

四、 節目內容:

 

第一單元:「閱讀海洋科普書」邀請不同研究領域學者做主題式專訪。

 

第二單元:「聽海洋•說故事」邀請文史學者、海洋產業職人、海洋歷史學家訴說生活經驗裡的海洋故事。

 

第三單元:「為海洋讀一首詩」邀請年輕詩人為每集主題選擇一首海洋文作品親自吟誦,以海洋文學小品為節目做註解。

 

每集從科普知識出發,牽引出與其相關的海洋人文故事,結尾選擇一首搭配主題的海洋文學作品,期望帶給聽眾知識、人文,情感的多重滿足。

 

59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