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海洋

首播日期 :
2021/01/14
主持人 :
蕭曼屏

一、 節目構想:2018 年 4 月,政府成立海洋委員會,2019年制定了海洋基本法,2020年6 月 8 日核定了「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海洋教育政策除應鼓

勵國人參與建構優質海洋社會外,更需培育國民具有海洋公民的認知與意識, 能夠擁有保護及善用海洋之觀念。透過知識與情意並重、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方式,從海洋科普知識的傳遞、海洋與人類的關係文化脈絡梳理、海洋的文學與心靈之美三種角度,帶領全民認識海洋、感受海洋、到珍惜海洋。

二、 節目宗旨:本節目自110年1月7日開播,全年共製播28集,每集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以科學研究為分類方式之海洋科普知識

 

第二、海洋與人類的連結從食衣住行到產業文化故事。

 

第三、由詩人搭配當集主題吟頌之海洋文學賞析。

 

節目將廣邀海洋研究學者、在地文史工作者、海洋職人、海洋探險家、海洋教育人員到文學家,透過理性感性兼具的主題設計,引領鼓勵國人「知

 

海」、「近海」、「進海」、「淨海」,期許台灣 以最謙卑的心,面向海洋,向海學習,成為一個真正開放多元包容的現代化海洋國家。

三、 播出時間:每月第二、四(五)週週四上午11:05-12:00

四、 節目內容:

 

第一單元:「閱讀海洋科普書」邀請不同研究領域學者做主題式專訪。

 

第二單元:「聽海洋•說故事」邀請文史學者、海洋產業職人、海洋歷史學家訴說生活經驗裡的海洋故事。

 

第三單元:「為海洋讀一首詩」邀請年輕詩人為每集主題選擇一首海洋文作品親自吟誦,以海洋文學小品為節目做註解。

 

每集從科普知識出發,牽引出與其相關的海洋人文故事,結尾選擇一首搭配主題的海洋文學作品,期望帶給聽眾知識、人文,情感的多重滿足。

 

59
珊瑚礁白化危機.台灣海水製鹽的故事

傾聽海洋今日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珊瑚礁白化問題與珊瑚礁生物學研究 來賓:台大海研所教授-戴昌鳳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墾丁馬卡道族採集珊瑚鹽的老方法到台灣歷史上採鹽的故事 來賓: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TAMEE)祕書長-郭兆偉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帶你去看海〉 林蔚昀 帶你去看海 在海水還沒喪失自己的藍之前 在海岸線還沒被鹽酸腐蝕之前 在沙子還沒成為輻射塵之前 在海鳥還沒穿上黑色黏稠的石油壽衣之前 帶你去看海 在我們還沒把靈魂賣給惡魔之前 在我們拚命努力榨乾自己的家園之前 在我們向經濟強國看齊之前(當然我們看的是 它們輝煌的過去而非環境被掏空的現在) 在我們忘了我們還有後代子孫(比如說你)要 在這塊土地上生活 之前 帶你去看海 在海失憶之前 在山溶化之前 在天空破產之前 帶你去看海 看啊 我的孩子 這就是 台灣依然美麗的時候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  

看不見的花園-海洋浮游動植物

傾聽海洋5/27日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水中看不見的花園-浮游動植物 來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馴養組主任.副研究員-張桂祥博士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從燒馬糧習俗-看馬祖海洋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影響 來賓:海洋大學馬祖分校助理教授-王俊傑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島居 ◎謝昭華 我們居住的每一座村莊都有大小數個防空洞,牆壁外側漆以迷彩,長方形的極簡型式建築,用來抵抗炮擊的厚實屋頂則以野草遮掩. 每月當日,砲擊時間大多在晚餐過後,多為定點射擊.也就是說,炮口射程方位固定之後就不在改變. 島嶼的孩子從小就養成聽聲辨位的能力.只要聽到第一發砲彈飛越屋頂後落地聲響的大小與音聲特性便知道今天是否需跑進防空洞躲避, 因為防空洞裡黝黑狹窄,人多擁擠.沒人會喜歡待在其中. 如果第一發砲彈就正巧落在民居屋頂.那就只能聽天由命.因此.每隔一段長久時日.學校裡就會聽說某某人的家昨晚被砲彈擊中.等悲傷故事. 有一次砲彈正巧落在放映影片的電影院.漆黑戲院裡觀眾四散奔逃,傷亡慘重.從此島嶼所有戲院.每月單日的夜間關閉.不在營業映演.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

台灣海洋科技發展.水下生態研究調查.

傾聽海洋9/30日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台灣海洋科技發展 來賓: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王兆璋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水下生態研究調查 來賓: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郭兆揚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蝴蝶效應 ◎呂易穎     《沙與沫》精選   我該如何掀起浪 在世界遙遠的另一端 腆著面的嬰孩在八月裡睡去了 器械混著鼾聲,輕輕推動了 風鈴。屋簷下有白蟻褪著翅 午後雨勢滔滔了起來 夢裡島嶼就要沒去 最精緻的經緯也無法標明 我渺小的羽翼並不像海 且為我刺上蜿蜒的紋路 夜裡的星已不再閃亮 高樓的方向總使我目盲 且在風中做好標記吧 為一次如夢的重逢   都飛離千百遍了 能不住在一再地回眸 綱煉鐵冶的心 也沒一顆塑膠的頑強 你用保存期限最長的 寂寞.在這裏盤旋 成守恆的漩渦   黑夜裡又一場崇高的祭禮 魚群圍成一個悲傷的圓 火光中有汽笛的悲哼 幾噸黑血足使憤怒平息嗎 途徑的黑潮無聲 彼岸仍有風雨在漲 海面下.乳白的珊瑚歌唱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  

打造屬於珊瑚的挪亞方舟.走讀魚韻海風-聽南方澳的故事

傾聽海洋今日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打造屬於珊瑚礁的挪亞方舟-海生館打造珊瑚安樂窩 來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企劃研究組研究員-樊同雲博士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南方澳發現珊瑚會產卵,這是全世界第一筆紀錄.也算是台灣之光.「走讀餘韻海風-南方澳開港百年風華」 來賓:南方文史工作室主持人-廖大慶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到南方澳去〉 蓉子 看陽光的金羽翱翔在碧波上 有活潑的銀鱗深藏在水中央... 到南方澳去 穿過原野耀目的水彩畫 經過半睡眠的山崗 去探初醒的海洋 去訪鯖魚於與鰹魚族的家 到南方澳去 那漁船兒蝟集的港 那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漁舟阿 小巧的腰身 小小的樓1 小小的希望 小小的歡笑 藍的天 白的雲 鹹味的空氣和海 波濤是風的足跡 老漁人的臉是歲月的雕塑 在深青色的海上 勤勞 流汗 向養育他們的大海索取食糧 -那永不枯竭的海的寶藏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  

珊瑚礁魚類人工繁養殖.達悟族的海洋文化

傾聽海洋今日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人工繁養殖珊瑚礁魚類,為生態永續與水族產業需求找出解決之道 來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馴養組副研究員-呂明毅博士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達悟族拼板舟工藝師.看達悟族人的謙卑與驕傲.聽達悟族的神祕海洋禁忌 來賓:台東縣蘭嶼鄉拼板舟文化工作室工藝師-SirmanMisarako張世凱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舊傷 ◎陳宗暉   那時的夏天,不管什麼樣的終點,只要一直走,就可以抵達。 有些地方只有徒步才能抵達。必須 一直走。一直婉拒善心便車,避開砂石車,一直走, 直到舊傷復發。慢慢長路,長路漫漫,海風咀嚼砂石。 遠遠跋涉而來一輛彩繪巴士,遠遠跋涉而來,一艘拼板舟陸上行舟。 我想起沿途公車站牌總是生鏽模糊。 司機樂意打撈路邊擱淺的我,讓我坐進副駕駛座,「觀光客的座位!」他說。 . 成群的羊都知道要讓路給成群的機車。 這公車的二十個空位有二十種以上的等待。二十封以上的家書,沒有人在。 陸上行舟,我們在島嶼北部的強風裡沿途借過,終於進入部落。 涼台裡的老人開始騷動。車來了,像是兌現遙遠的承諾。 短褲老人駝背健步,戴帽的長裙老人懷抱包袱像是懷抱熟睡的嬰兒。 我們互不相識但仍點頭示意。我先就坐,但我是客人。 我在行進的客廳讓舊傷休息。他們繼續暢談,我繼續聽不懂他們又好像聽懂。 司機替我翻譯:老人在家坐不住,生病也要上山。 車裡音碟轉動阿美族的輕快歌謠,老人跟著哼。哼完再唱自己悠緩的達悟歌。 我看見林投樹果實飽滿誠懇,老人想起從前借用林投樹的身體曬飛魚捆小米。 . 車在監獄舊址暫停。有人在裡面種菜種水芋,有人嘗試讓珠光鳳蝶復育。 東清今晚有沒有夜市?「野銀新社區」的燒烤攤已經提前熱鬧起來, 車速慢下來,下一站是「野銀舊部落」,老人可以假裝回到少年時。 「永興農莊」的遺址現在仍有種植,日落而息時,有人燈火通明夜探角鴞。 陸上行舟,在山高路窄的後山繼續顛簸不息。海浪不打算讓舟暫停。 龍頭岩不是什麼龍,老人用母語說,那就只是沒有規則坑坑洞洞的石頭, 底下有大魚。我們的陸上行舟也是一路坑坑洞洞, 底下有撞見龍頭的抹香鯨正在下潛。小蘭嶼再過去那邊遠遠有颱風, 我們的拼板公車疑似遭遇長浪。在野生的海風裡,沒有鋼鐵可以繼續堅硬。 環島公路只有一段永保平坦,在此可以加速,生鏽的罐頭工廠無人上下車。 路邊有人整裝待發下海浮潛。路邊有抗議標語被白漆遮成啞巴。 . 路邊有偉人的半身銅像背對大海,終日看著從前的指揮部變成資源回收場。 從前從前種地瓜的土地,現在改種民宿。「民宿今年收成好嗎?」 層層抵達衛生所的時候,可能只有我一人暈船。 公車在此稍候。有人要去看病,有人要去郵局領津貼,慎重如進入森林。 準備再上路時,車外有人急拍車窗,候車亭失物招領:「誰的藥袋忘了拿?」 「丟在那裡就好了!」剛上車的失主坦承故意留下。「垃圾自己帶回家!」 想痊癒只能順其自然。有些病只能順其自然。 . 剩下的乘客都在農會超市下車。蘭嶼公車的每個站牌都是生活的入口。 我看見奇岩,他們看見漁場。有人攜帶自家農產漁獲在超市門口擺攤, 司機也跟著下車買了一袋蘭嶼花生,「最後一站,祝你鵬程萬里,音容宛在! 這樣下次我還會記得你。」我揮手道別。有些風景只有下次才能看見。 . 頂著一樹一樹的蟬聲繼續走,側背海浪繼續走,一層一層過濾我。 徒步是心的顛簸,徒步比較容易感傷,感到血肉般的受傷,感到骨折, 所有的傷口音容宛在,浸泡在過期的海水。慢性發炎是火山口,疼痛是海溝, 是廢棄國宅的窗,是簡易碼頭的裂縫,是野溪流過水泥河道,是復建堤防, 是危險的安全。這個島嶼有時憤怒是因為舊傷復發。是帶狀疱疹。 我回到島嶼北邊的「五孔洞」,他們禁忌的洞穴是我隨地休憩的地方, 岩壁裡有凝固的禱辭,在這個沒有翻譯的海蝕洞裡,可以聽見頭頂有海浪: 像大海一樣柔軟,像大海一樣堅強。 我想起老人晃動的表情,有人是沒有父親的兒子,有人是沒有兒子的父親。 我是森林與大海的孤兒。我在他們受傷的地方徒步,腳底有心臟, 愈踩愈感到衰竭,愈踩愈感到抱歉。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