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珊瑚礁魚類人工繁養殖.達悟族的海洋文化

珊瑚礁魚類人工繁養殖.達悟族的海洋文化

0
61
邀訪來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馴養組副研究員呂明毅博士台東縣蘭嶼鄉拼板舟文化工作室工藝師SirmanMisarako張世凱播出日期:2021/02/11

傾聽海洋今日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人工繁養殖珊瑚礁魚類,為生態永續與水族產業需求找出解決之道

來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馴養組副研究員-呂明毅博士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達悟族拼板舟工藝師.看達悟族人的謙卑與驕傲.聽達悟族的神祕海洋禁忌

來賓:台東縣蘭嶼鄉拼板舟文化工作室工藝師-SirmanMisarako張世凱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舊傷 ◎陳宗暉

 

那時的夏天,不管什麼樣的終點,只要一直走,就可以抵達。

有些地方只有徒步才能抵達。必須

一直走。一直婉拒善心便車,避開砂石車,一直走,

直到舊傷復發。慢慢長路,長路漫漫,海風咀嚼砂石。

遠遠跋涉而來一輛彩繪巴士,遠遠跋涉而來,一艘拼板舟陸上行舟。

我想起沿途公車站牌總是生鏽模糊。

司機樂意打撈路邊擱淺的我,讓我坐進副駕駛座,「觀光客的座位!」他說。

成群的羊都知道要讓路給成群的機車。

這公車的二十個空位有二十種以上的等待。二十封以上的家書,沒有人在。

陸上行舟,我們在島嶼北部的強風裡沿途借過,終於進入部落。

涼台裡的老人開始騷動。車來了,像是兌現遙遠的承諾。

短褲老人駝背健步,戴帽的長裙老人懷抱包袱像是懷抱熟睡的嬰兒。

我們互不相識但仍點頭示意。我先就坐,但我是客人。

我在行進的客廳讓舊傷休息。他們繼續暢談,我繼續聽不懂他們又好像聽懂。

司機替我翻譯:老人在家坐不住,生病也要上山。

車裡音碟轉動阿美族的輕快歌謠,老人跟著哼。哼完再唱自己悠緩的達悟歌。

我看見林投樹果實飽滿誠懇,老人想起從前借用林投樹的身體曬飛魚捆小米。

車在監獄舊址暫停。有人在裡面種菜種水芋,有人嘗試讓珠光鳳蝶復育。

東清今晚有沒有夜市?「野銀新社區」的燒烤攤已經提前熱鬧起來,

車速慢下來,下一站是「野銀舊部落」,老人可以假裝回到少年時。

「永興農莊」的遺址現在仍有種植,日落而息時,有人燈火通明夜探角鴞。

陸上行舟,在山高路窄的後山繼續顛簸不息。海浪不打算讓舟暫停。

龍頭岩不是什麼龍,老人用母語說,那就只是沒有規則坑坑洞洞的石頭,

底下有大魚。我們的陸上行舟也是一路坑坑洞洞,

底下有撞見龍頭的抹香鯨正在下潛。小蘭嶼再過去那邊遠遠有颱風,

我們的拼板公車疑似遭遇長浪。在野生的海風裡,沒有鋼鐵可以繼續堅硬。

環島公路只有一段永保平坦,在此可以加速,生鏽的罐頭工廠無人上下車。

路邊有人整裝待發下海浮潛。路邊有抗議標語被白漆遮成啞巴。

路邊有偉人的半身銅像背對大海,終日看著從前的指揮部變成資源回收場。

從前從前種地瓜的土地,現在改種民宿。「民宿今年收成好嗎?」

層層抵達衛生所的時候,可能只有我一人暈船。

公車在此稍候。有人要去看病,有人要去郵局領津貼,慎重如進入森林。

準備再上路時,車外有人急拍車窗,候車亭失物招領:「誰的藥袋忘了拿?」

「丟在那裡就好了!」剛上車的失主坦承故意留下。「垃圾自己帶回家!」

想痊癒只能順其自然。有些病只能順其自然。

剩下的乘客都在農會超市下車。蘭嶼公車的每個站牌都是生活的入口。

我看見奇岩,他們看見漁場。有人攜帶自家農產漁獲在超市門口擺攤,

司機也跟著下車買了一袋蘭嶼花生,「最後一站,祝你鵬程萬里,音容宛在!

這樣下次我還會記得你。」我揮手道別。有些風景只有下次才能看見。

頂著一樹一樹的蟬聲繼續走,側背海浪繼續走,一層一層過濾我。

徒步是心的顛簸,徒步比較容易感傷,感到血肉般的受傷,感到骨折,

所有的傷口音容宛在,浸泡在過期的海水。慢性發炎是火山口,疼痛是海溝,

是廢棄國宅的窗,是簡易碼頭的裂縫,是野溪流過水泥河道,是復建堤防,

是危險的安全。這個島嶼有時憤怒是因為舊傷復發。是帶狀疱疹。

我回到島嶼北邊的「五孔洞」,他們禁忌的洞穴是我隨地休憩的地方,

岩壁裡有凝固的禱辭,在這個沒有翻譯的海蝕洞裡,可以聽見頭頂有海浪:

像大海一樣柔軟,像大海一樣堅強。

我想起老人晃動的表情,有人是沒有父親的兒子,有人是沒有兒子的父親。

我是森林與大海的孤兒。我在他們受傷的地方徒步,腳底有心臟,

愈踩愈感到衰竭,愈踩愈感到抱歉。



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傾聽海洋
傾聽海洋
首播日期 :
2021/01/14
主持人 :
蕭曼屏

一、 節目構想:2018 年 4 月,政府成立海洋委員會,2019年制定了海洋基本法,2020年6 月 8 日核定了「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海洋教育政策除應鼓

勵國人參與建構優質海洋社會外,更需培育國民具有海洋公民的認知與意識, 能夠擁有保護及善用海洋之觀念。透過知識與情意並重、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方式,從海洋科普知識的傳遞、海洋與人類的關係文化脈絡梳理、海洋的文學與心靈之美三種角度,帶領全民認識海洋、感受海洋、到珍惜海洋。

二、 節目宗旨:本節目自110年1月7日開播,全年共製播28集,每集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以科學研究為分類方式之海洋科普知識

 

第二、海洋與人類的連結從食衣住行到產業文化故事。

 

第三、由詩人搭配當集主題吟頌之海洋文學賞析。

 

節目將廣邀海洋研究學者、在地文史工作者、海洋職人、海洋探險家、海洋教育人員到文學家,透過理性感性兼具的主題設計,引領鼓勵國人「知

 

海」、「近海」、「進海」、「淨海」,期許台灣 以最謙卑的心,面向海洋,向海學習,成為一個真正開放多元包容的現代化海洋國家。

三、 播出時間:每月第二、四(五)週週四上午11:05-12:00

四、 節目內容:

 

第一單元:「閱讀海洋科普書」邀請不同研究領域學者做主題式專訪。

 

第二單元:「聽海洋•說故事」邀請文史學者、海洋產業職人、海洋歷史學家訴說生活經驗裡的海洋故事。

 

第三單元:「為海洋讀一首詩」邀請年輕詩人為每集主題選擇一首海洋文作品親自吟誦,以海洋文學小品為節目做註解。

 

每集從科普知識出發,牽引出與其相關的海洋人文故事,結尾選擇一首搭配主題的海洋文學作品,期望帶給聽眾知識、人文,情感的多重滿足。

 

59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