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卡羅」與漢番界碑

「斯卡羅」與漢番界碑

0
160
邀訪來賓:臺北市立大學教授張弘毅播出日期:2022/01/21

2021年公共電視上演了12集的歷史電視劇「斯卡羅」,「斯卡羅」一詞是指臺灣原住民族的排灣族當中、有一群生活在南臺灣屏東、實力強大的原住民族群。不過,「斯卡羅」的祖先、原來是居住在臺東的卑南族,傳說中,這些卑南族原住民在移民到屏東以後、因為武力強大又擁有法術,收服了恆春半島當地的排灣族,由於地位尊貴、出入坐轎,因此「斯卡羅」的意思也是形容坐轎子「被抬的人」。歷史電視劇「斯卡羅」的導演是曹瑞原,而「斯卡羅」也是相當有特色的電視劇,「斯卡羅」不談臺灣歷史上繁華的三大城市「一府二鹿三艋舺」,而是聚焦遠離「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化外之地--就是所謂的「番界」之外,並且講述生活在當地族群多元、文化多元的臺灣「福爾摩沙人」(Formosan)。

 

17世紀末臺灣開始進入清朝統治時期,到了19世紀下半葉,二百年間「唐山過臺灣」,漢人渡海來臺的人數、早已經遠遠超過臺灣原住民族,而三大城市「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建立,更代表拓墾的結果。另一方面,從1683到1895年清朝統治臺灣期間,為了防止漢人進入原住民地區開墾,造成「原漢衝突」,影響統治臺灣的穩定性,所以清廷就在臺灣劃設所謂的「番界」,承認原住民的地權、並嚴禁漢人越界進入原住民地區開墾。根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典藏的「清乾隆中葉臺灣番界圖」,「番界」在地圖上以紅線、藍線標示,而北京故宮典藏的清乾隆時期「臺灣田園分別墾禁圖說」,「番界」在地圖上則以紫線標示。當然,地圖上的這些紅線、藍線或紫線,清朝官府實際上是以溪流山川為界,或設置「漢番界碑」,或者「挖溝堆土」形成俗稱的土牛、土牛溝,或土牛紅線。

 

歷史電視劇「斯卡羅」,就是在描述所謂的「番界」之外,排灣化的卑南族「斯卡羅」,客家人、及客家人與「斯卡羅」通婚後代,還有閩南人、及閩南人與平埔族混血後裔「土生仔」,講述在當地族群多元、文化多元的臺灣「福爾摩沙人」。電視劇「斯卡羅」的歷史背景同時也是1867年美國商船「羅發號」(Rover),因為海難漂流到恆春墾丁、船員上岸後遇害的一連串涉外關係事件,但「斯卡羅」在影像中所呈現的臺灣原住民族,並不是弱者的角色,同時電視劇「斯卡羅」也探討了所謂「番界」之外,令人深思、也是臺灣社會應該擁有的族群歷史之共同記憶。

 

「漢番界碑」雖然是時代的產物,並且以結果論、在清朝當時的成效其實也有限,不過這個議題仍然發人深省,因為在「番界」內外,原漢關係雖然有衝突、但是也有合作通婚的史實。/今天臺北市捷運石牌站1號出口廣場,就有一座「漢番界碑」,這不但是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表現,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面對不同的族群文化,我們應該從「尊重」開始,原/新/陸/客/閩「五族共合」,每一個族群的記憶,都應該被記錄、典藏及保存。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古中作樂
古中作樂
首播日期 :
2022/01/17
主持人 :
台北市立大學張弘毅教授、新北市新埔國中馮邦彥老師

【古中作樂】台灣史篇

    喝咖啡喝慣了,您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台灣?習慣逛百貨公司,您知道「百貨公司」的由來嗎?這些我們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早在一百年就已經開始了。乃至於今日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機,其實早在日本治理臺灣時期,這種近代通訊技術就已經被廣泛運用在人類實際生活上了。

          日治時期台灣民眾的生活,雖不一定波瀾壯闊,卻是面貌豐富且感情滿杯的。「古中作樂-台灣史篇」節目期待聽眾掃去迄今心中仍根深蒂固「殖民」2字的尖銳衝撞感,邀請大家共同懷想老年代的溫潤情懷,踱入早年台灣歷史的幽巷曲弄,一同飛返舊日時光,在老故事裡一起會心開懷。

 

 

60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