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有舊地名的郵局:龍口郵局

一個有舊地名的郵局:龍口郵局

1
217
邀訪來賓:臺北市立大學教授張弘毅播出日期:2022/01/28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有舊地名的郵局:龍口郵局。多年前我偶然開車經過臺北市汀州路,突然看見不到二百公尺的馬路上,商店招牌都寫了相同的二個字「龍口」,不但有龍口市場、龍口鎖鑰行,還有龍口小籠包、龍口米苔目,我的職業使然、直覺「龍口」大概是這裡的老地名,不過說實在的,在此之前,「龍口」這二個字,我只能聯想到在超市買火鍋料,代表一家賣冬粉的廠牌。更有意思的是,後來我還發現,在臺北市和平西路上,其實還有一家郵局,名字也叫龍口郵局。龍口,既然是一個老地名,這就必須從清代的臺北城說起。

 

1884年(光緒10年) 臺北城竣工,城門一共有五座:北門(承恩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南門是規模最大的臺北城門,小南門則是為便利清代板橋林維源家族進出臺北城特意修築。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以後,拆除西門,「臺北城內市區計畫」另置9處「新城門」,以順暢城市交通;例如南門、小南門之間,增設南中門(今重慶南路、愛國西路口)、南東門(今博愛路、愛國西路口)。其實,「龍口」這個老地名,正是代表了臺北城的「城南記憶」。

 

大約1900年前後,臺北城的南門內,先後設置現代科學、高等教育機構--臺北測候所(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9年改名臺北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南門外,則是新市街出現--城南街、南新街、龍匣口街--範圍約今日臺北市羅斯福路一段以西,中華路二段以東,愛國西路以南,和平西路二段以北。上述街區地名,部分現在仍存;譬如龍匣口街,日本人後來簡化為龍口街、龍口町。這就是為什麼今日臺北市和平西路有「龍口郵局」、汀州路則有「龍口市場」等等。

 

總結來說,「龍口」的名稱提醒我們,臺灣最早的主人翁其實是比漢人更早來臺灣的原住民族。「龍匣口」這個地名,最初其實是因為在今天植物園一代、有臺灣原住民族平埔族「龍匣社」,晚到的漢人在社外、形成漢庄聚落「龍匣口庄」。「龍匣」是平埔族聚落,「龍匣口」則是漢人聚落。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古中作樂
古中作樂
首播日期 :
2022/01/17
主持人 :
台北市立大學張弘毅教授、新北市新埔國中馮邦彥老師

【古中作樂】台灣史篇

    喝咖啡喝慣了,您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台灣?習慣逛百貨公司,您知道「百貨公司」的由來嗎?這些我們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早在一百年就已經開始了。乃至於今日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機,其實早在日本治理臺灣時期,這種近代通訊技術就已經被廣泛運用在人類實際生活上了。

          日治時期台灣民眾的生活,雖不一定波瀾壯闊,卻是面貌豐富且感情滿杯的。「古中作樂-台灣史篇」節目期待聽眾掃去迄今心中仍根深蒂固「殖民」2字的尖銳衝撞感,邀請大家共同懷想老年代的溫潤情懷,踱入早年台灣歷史的幽巷曲弄,一同飛返舊日時光,在老故事裡一起會心開懷。

 

 

60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