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人觀光日誌》,其實是日本時代、也就是1895年到1945年,統治臺灣的最高機構--臺灣總督府內部的一份書面報告。《蕃人觀光日誌》作者、是臺灣總督府民政局的技師藤根吉春,藤根吉春1897年撰寫本書,而書的主要內容、則是記載1897年臺灣總督府舉辦的第一次蕃人內地觀光。當然,這裡的「蕃人」指的是當時的臺灣原住民族,而「內地」一詞則是指當時臺灣的殖民母國、也就是日本。不論是「蕃人」或「內地」,這種稱謂當然從今天臺灣的角度來看,都不恰當,這只是當時的遣詞用字。
1897年、也就是明治30年6月,在時任步兵中尉、後來擔任埔里撫墾署長的長野義虎建議之下,臺灣總督府舉辦了第一次的蕃人內地觀光。在總督府民政局技師藤根吉春帶領下,來自臺灣南投、桃園等地的原住民頭目、副頭目、或是頭目兒子代表,總共12人,以及通事3人,自1897年8月3日至31日間集合於臺北,然後被安排送往日本觀光。這些來自蕃薯寮、林杞埔、埔里社及大嵙崁社的頭目們實際參加的是10人,除了參觀長崎、神戶、名古屋、東京、大阪等都市景觀、工廠、博物馆、動物園等,還安排觀看日本軍隊演訓、武器火力展示、兵工廠與飛機飛行等,目的當然是希望臺灣原住民親身感受日本國力與軍備的強大。
臺灣總督府後來還陸續舉辦這樣的活動,幾乎各族的頭目都曾被送到日本參訪,當時日本方面,也多半認為此舉對啟發臺灣原住民族的智識有效,而原住民族也會因參訪的感受、而放棄抵抗日本。不過因為赴日本參觀的花費太高,後來也有改為辦理高山原住民族到臺灣平地都市參觀旅行,例如到花蓮或臺北。1897年,臺灣總督是乃木希典、他的任期從1896年到1898年,他正是日本治臺初期所謂「無方針主義」時期擔任臺灣總督,實施「三段警備制」、將臺灣劃分三區,分別為由軍隊掃蕩的山地危險地區、由憲兵壓制的平原不穩地區、以及由警察負責治安的平地市街安全地區。乃木希典任期的第二年對臺灣原住民族改採高壓懷柔並行的政策,因此,「臺灣蕃人內地觀光」的實施,其實就是藉機影響原住民族的有力人士如頭目、副頭目,以所謂的「文明」來馴服原住民族。
《蕃人觀光日誌》這本書雖然是時代的產物,但是我們應該體會,文明(civilization)或現代化、也許有一定的評論標準,但是不同文化(culture)的比較,則只有異同、並沒有高低之分。面對不同族群文化,我們應該從「尊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