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座橋是我蓋的》黃通良新書發表會

《這座橋是我蓋的》黃通良新書發表 展現臺灣交通建設史

0
2
發佈:廖南瑛來源:臺北上架時間:2025/03/30 17:34:00

由50+素人出版團隊策劃《這座橋是我蓋的─黃通良的生命故事》,今(30日)在臺灣文學基地舉行新書發表會暨展覽,由身兼副執行長的王美珍總編輯攜手團隊歷時近四年採訪與撰寫,結合黃通良的親自口述與檔案資料,完整記錄這位臺北捷運推手,為臺灣交通建設默默耕耘數十年的故事。發表會上除了書籍本身的豐富內容外,也有展覽、音樂演出與影片分享,讓人走進黃通良一生的奉獻與堅持。

 

捷運駕駛員教官王益祐表示,黃通良先生曾前往亞洲理工學院取得工程碩士,回國後曾在臺大、交大擔任客座講師、教授,後來進入公職,以交通工程建設為專長,舉凡港灣、道路、橋梁等工程,像是全國第一座立體停車場在西門町的峨嵋停車場,還有建國南北高架、新生高架、大直橋、福林橋等幾乎都有他的身影,後來又開疆闢土,從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籌配處開始,一路從總工程師、副局長、處長到捷運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是一位影響臺灣交通史甚鉅的人物。

 

50+素人出版副執行長王美珍表示,平台是特別針對50歲以上的人服務,尤其臺灣今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通常社會討論這群人都會說:他們是臺灣最有資產的一群人,其實這些人最寶貴的不只有錢,還有他們的故事,就像黃通良先生這一代戰後的人,已經開始受到比較好的教育,也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時刻,黃通良就是最好的例子,從鄉下的小孩苦讀、出國留學後回國貢獻,並且從零到一開創台北捷運局,有捷運有橋才會有經濟發展。

 

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黃聿清表示,「為人造橋鋪路自己行路也得安穩;為人除病去疾自己也得身心安頓」,自己父親的一生也就是這樣的寫照,透過這個計畫整理許多父親的資料、照片發現許多驚奇的故事,也感謝許多人的「推坑」才能完成這項計畫。

 

黃通良先生的書中提及不少不為人知的秘辛,包含對捷運營運至為關鍵的《大眾捷運法》的催生有不少著墨,以及堅持取消「尾程優待」、不能飲食等政策,如何一步步讓台北捷運及公車等系統成為健全永續的交通系統,這些內容都被收錄在書中。

 

本次展覽不僅結合書籍介紹、人物故事分享與音樂饗宴,在這個AI科技日新月異時代,黃通良的子女更是運用了AI科技,將珍貴的照片轉化為生動的影片「築夢之橋」作品,讓過往的記憶復甦。《這座橋是我蓋的》展覽地點位於臺北市濟南路臺灣文學基地「悅讀館」,展期預計持續至四月二日下午三點止。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