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防熱傷害海報

預防熱傷害 謹記「涼、補、心」3字訣

0
1
發佈:徐筠庭來源:彰化上架時間:2024/06/28 11:30:49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今(113)年4月單一月份,全國因熱傷害就診人次為231人次,相較於去(112)年同月份,就診人次111人次,增加1倍以上,苗栗縣5月單一月份因熱傷害就診有4人次。苗栗縣政府衛生局提醒名民眾,謹記「涼、補、心」3字訣,避免熱傷害的風險。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長楊文志表示,民眾外出活動時,應注意避免或減少曝曬於高溫環境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3字訣「涼、補、心」,尤其對於熱傷害6大高風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及體重過重者)都需要更加留心注意,高溫造成的熱傷害,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與傷害。預防熱傷害3字訣:

 

一、保持「涼」爽:

1.衣著: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戶外活動者,可依個人需求,適度選用防曬用具,且能具有散熱效果。

2.避免陽光直射:在室內,窗戶加裝遮光窗簾,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減少產生更多的熱;在車內,勿將幼童及寵物單獨留在車上,不論車內有無空調,都有一定的危險性 。

3.加強散熱:增加環境空氣流通、灑水降溫或加強通風設施及採用空氣調節器等方式。

4.適當休息場所: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適當空調的地方;若是在戶外工作者雇主應提供適當休息場所,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或陽光直射的環境中,以降低熱傷害的發生。

 

二、「補」充水分:

1.定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保持每天喝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另外,可依活動強度、身體狀況、氣候環境等而適度調整,但患有疾病或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者,則不包括在上述的補充水分建議原則。

2.補充電解質:若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活動或工作者,身體勢必流失大量的水分及電解質,這時候就需要適度補充含有電解質(鹽分)的液體,避免脫水、熱痙攣、無力、頭暈、抽筋等狀況;另,有鹽分攝取限制者,應遵循醫師的相關建議。

3.避免亂補充:切勿選擇補充含酒精、咖啡因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三、提高警覺「心」:

1.留心氣象預報:留意中央氣象署所發布的高溫警訊,嬰幼童及長者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

2.注意身心狀況:戶外活動者、運動員等,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友人的身體狀況並適時補充水分。

 

衛生局提醒民眾,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例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