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的書

首播日期 :
2020/03/16
主持人 :
凌性傑

閱讀的意義在於理解他人,並且重新辨認自我,閱讀讓我們享受更豐富的生活,讓自己的人生擺脫平庸。透過閱讀文學作品,我們看見豐饒的土地、浩瀚的星空,看見對現實的反省,也看見對未來的想像。讀好書,親近文學,過更好的生活,是平凡生活中的幸福。「陪你讀的書」,以分享文學閱讀為主,並且兼顧生活的趣味、日常的智識與洞見,提供聽眾文學閱讀的多種可能。

65
宋怡慧《見字如晤》

古人怎麼談遠距離戀愛?想想古人沒有電話、line、facebook,還能hold住彼此的愛情,使其保鮮,長長久久。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就是靠魚雁往返,它不只克服時空的阻隔,還讓文字持續加溫兩人情感。 秦嘉(生卒不詳),字士會,隴西(今甘肅省東部)人,東漢詩人。妻徐淑。〈通渭縣誌〉記載:「秦嘉和徐淑,少小皆孤苦,但敏而好學,青年時就才華出眾,精善詩文,步躋當代詩壇,被稱作夫妻詩人。」 只是,好景不常,新婚不久後,徐淑因病(據考證就是現代人的流感)先回娘家調養身體。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秦嘉又在桓帝延熹五年奉命立即轉任郡上計簿使,那是向政府報告當地隴西郡戶口、財政、田作、治獄等情形的工作。鶼鰈情深的兩人,竟然必須面臨遠距戀愛的考驗。臨行前,秦嘉以〈與妻徐淑書〉傳達想見愛妻一面,甚至,大膽邀她同行赴職的心意。 面對秦嘉濃情蜜意的文字攻勢,徐嘉以〈答夫秦嘉書〉深情回應:「自初承問,心願東還,迫疾未宜,抱歎而已。」意思是:自己很感謝先生的詢問,表達內心雖有面晤話別、比翼雙飛的想法,奈何受疾病所迫,不宜啟程,只能哀怨地和老公說抱歉。 徐淑看似婉拒丈夫的邀約,但愛意藏於筆鋒之中,她引用〈詩經〉詩句「誰謂宋遠,企予望之」,表明兩人身雖遠隔,自己已做好等待丈夫衣錦還鄉的決心,身雖不在,心是相繫,她的心會追隨秦嘉跋山涉水,處處牽掛。 秦嘉身在遠方,不只很會選禮物為愛眉批,還善用書信告訴對方,如何睹物思人?讓禮物更添浪漫情思。從〈秦嘉重報妻書〉可見秦嘉的細膩貼心:閒得此鏡,既明且好,形觀文彩,世所希有,意甚愛之,故以相與。意思是:我覓得這面鏡子,鏡面明亮質地好,款式紋飾特別,是世間少見的美物,我非常喜愛,所以要送給心愛的你。 西漢以來,鏡寄相思,情人間常以鏡傳情。秦嘉每件禮物都暗藏心思,似有密碼:素琴是自己常攜身彈奏的,以琴贈人,更添繾綣情思;寶釵不只讓徐淑更添美貌,也隱含「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涵意。

蔣勳《池上日記》

山水自然是永遠讀不完的詩句 2014年10月,蔣勳接受台灣好基金會邀請,開始在台東池上擔任駐村藝術家。他在縱谷找到一間老宿舍,在最簡單的生活條件下,開始寫作、畫畫。本書集結蔣勳一年多來的池上駐村文字、攝影創作。他讓聲音帶領著他,讓氣味帶領著他,與大地、萬物、季節流轉對話並心有所感;春夏秋冬,晨昏和正午的冷暖痛癢,都在他的身體裡,有如找回兒時的記憶,一點一點,在池上落土生根。 將勳:「在長河和大山之間,聽著千百種自然間的『天籟』,好像也就慢慢找回了自己身體裡很深很深的聲音的記憶……。那麼多渴望,那麼多夢想,長長地流過曠野,流過稻田上空,流過星辰,像池上的雲,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低到貼近稻秧,在每一片秧苗上留下一粒一粒晶瑩的露水……。」  

暗室裏的顯影-大裂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獲得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改編劇本。頒獎典禮上最令人傷感的懸念,可能是已經從人生中缺席的導演胡波。2017年10月12日,胡波選擇與世界永遠告別,《大象席地而坐》於是成為他生命中唯一一部電影作品。   這部電影改編自胡波(筆名胡遷)的同名短篇小說,收錄於《大裂》。透過小說作品,一個強大的「(作者)自我」吐露心聲,他與世界的格格不入,就是他的命運。我同時深信,豐富的想像力,讓日常生活有了一些救贖。   胡波在〈一縷煙〉裡感嘆:「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缺少情懷,太多小情緒。」在〈漫長地閉眼〉裡揭露:「即便我知道生活會莫名設計出很多花招,讓你覺得灰暗並不是永恆的,但這又有什麼用。」〈大裂〉結尾:「一股從未出現過的悲傷控制了我,在這一千多個日夜中我從未掉以輕心,直到此時這悲傷卻再也控制不住。」還有常被引用的這段話,提出關於存在的根本詰問:「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為什麼會在此處,並在荒原裡尋找可以通向哪裡的通路,並堅信所有的一切都不止是對當下的失望透頂。」   小說《大裂》、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並非徹底絕望之作。在世界的裂縫中看見光亮,這或許是胡波作品裡試圖傳達的,堅毅與溫暖。  

李娟《記一忘三二》

 《記一忘三二》是李娟的種種回憶生活趣事的隨筆合集,從與母親的日常相處,到事業、感情,描繪出在北疆鄉村中與飼養的貓狗牛羊一起度過的小日子,平鋪直敘,但卻幽默深刻,感人至深。 觀察細膩的李娟熱衷於關注生活中的趣聞瑣事,也擁有強烈的傾訴欲,因此養成了隨時隨地記錄的習慣,將平凡的日常以看似隨興,實則深刻的文字記錄下來。這種率性而為、無拘無束的文字風格,完整保存並傳遞瞬間的真實情緒,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共鳴。以新疆生活紀事贏得眾多讀者喜愛的李娟,在《記一忘三二》中記敘人生軌跡流轉的心情點滴,除了陌土風情之外,更多了跨越疆界的人性溫暖。 每一個篇章,都以李娟慣有的逗趣口吻,述說著種種難以置信的故事。茶飯瑣事,在她筆下都立體而具象,尋常的生活片段全成了讓人看得目不轉睛的幽默電影。但她的逗趣,並非刻薄的自貶,而是出於對自己生活的熱愛與自信所累積出來的正向能量。 閱讀李娟,宛如在大雪封途的曠野裡,瞥見藍空透出的一抹燦亮陽光,溫暖而美好。

李清志《靈魂的場所》

我們的生活中,很需要有可以讓自己獨處安靜的場所,讓你的心靈可以沉澱下來,讓自己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並且與神對話。重要的是,去除生活中和心靈中,不需要、不能用的物件,過個簡單的生活。這對許多人而言,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代建築大師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很早就提出極簡主義的名言: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這句話在過去當學生時很難領會,如今年紀漸長才慢慢了解。過去認為密斯所設計的極簡主義玻璃屋,或是安藤忠雄設計的住吉長屋,根本不適合人居住,如今卻覺得住在這種空間裡,雖然在物質上可能東西很少,但卻可能擁有更豐足的心靈。   台灣人長久習慣於喧囂的生活美學,習慣於誇張吵鬧的表現形式,因此許多事物的探討流於浮面,很難有深刻的思慮。因此我們喜歡高跟鞋教堂、喜歡流行、裝飾性強烈的事物,我們不甘寂寞、無法忍受孤寂,也不懂得去欣賞簡約低調的設計風格。   作者李清志寫這本書,不只是要介紹建築大師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跟讀者們分享其所體驗的心靈建築,那些讓作者靈魂沉澱安定的場所。一方面希望藉著這樣的分享,讀者們可以開始去欣賞孤獨寂靜的建築美學;另一方面,也一起來學習過著在物質上簡單,但是心靈卻富足的生活。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