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誰之過
一、國際新聞:2015年聯合國巴黎氣候峰會 二、全球暖化議題的爭議 三、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問題 1.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展的路徑。 2.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 3.把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幅度需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作為目標,並為把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努力。 4.為什麼開了這麼多次會,我們的碳排放還是一直往上升
聽到「哲學」二字,您是覺得深奧難懂,或,以為是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文化人對生命的無謂喟嘆。事實上,不論是在過去或者現在、東方或者西方,哲學家們在社會中一直扮演著勇於批判與獨立思考角色,哲學也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大量養分與能量。
近年來國內邁入網路發達的資訊社會,資訊與知識快速地流通,哲學這門曾經來自過去百姓生活與對話的文化結晶,在教育界越來越獲得重視,如:在法國一年一度舉辦的高中哲學會考近年來在台灣常被報導,每年的考試題目也倍受國內學界關注。其原因就在於,臺灣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培養學子思考與表達的方法的重要性,因為唯有讓每一位未來公民懂得對時代與生命提問、反思、自己找出解決方法的能力,這個社會才能走出創新的道路。
「生活 In Design」節目思考到國民哲學思辨能力的重要性,特別於105年度於節目中每個月第一及第三周周五上午10:00-11:00,開闢「哲學的眼睛看世界」單元。希望透過哲學思考觀察國與國之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同時亦透過哲普書籍閱讀,帶動議題,思考公民意識、人我的連結,養成思辨的能力,理解生命的本職與現代公民存在的基本能力。
一、國際新聞:2015年聯合國巴黎氣候峰會 二、全球暖化議題的爭議 三、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問題 1.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展的路徑。 2.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 3.把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幅度需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作為目標,並為把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努力。 4.為什麼開了這麼多次會,我們的碳排放還是一直往上升
一、國際新聞:日本麥當勞不堪「抵制」慘收131家分店 開放食安抽查盼挽回民心 二、美國開放基改鮭魚 三、節目內容大綱《吃的美德》 1.什麼樣的美德才是吃的美德 2.破斥我們一廂情願的想像:在地比遠地好?有機比無機好?吃素比吃肉好? 主題一:飲食的倫理問題:生產者/經銷者與消費者的關聯 主題二:飲食的科學參與 科學其實不斷參與我們的飲食,一開始出現的改良食材,以及某些耕種的方法,其目的是為了減緩糧食問題。但隨著科技的更新越演越烈,讓人類對科技在飲食中的參與出現支持與反對的兩種想法。其中基改食物是一個問題引爆點。《吃的美德》這本書花了一些篇幅談論科學與飲食的關連,從飲食的食材到烹調的方式(咖啡)都可見科學的影子。我們將從書的角度出發,談論基改食品與天然食品的問題,究竟我們應該相信天然神話亦或是科學萬能?
主題一:國際新聞2016/5/15 聲援廢死 輝瑞拒供藥執行死刑 一、為什麼要廢除死刑(逸翔): 1.對於國家權力的不信任:濫權、司法誤判、官僚體系、基於政治目的執行死刑、被一個笨蛋掌握可以簽死刑執行令的權利、被一個有歧視偏見的人掌握可以簽死刑執行令的權利 2.死刑制度與治安好壞,沒有相關性,死刑也沒有明顯的嚇阻犯罪的效果 3.死刑作為現代國家的刑罰制度,不相容也不一致:死刑就是酷刑、以取人性命的方式來懲罰殺人的罪行,矛盾 4.生命權作為基本人權,國家無權力剝奪 5.死刑犯人往往來自社會底層,問題的根源是社會矛盾與階級問題,執行死刑無助於解決這些根本的問題(血是怎麼冷卻的: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世界) 二、台灣目前反對廢死的主要理由 1.義憤:重大刑案激起民憤 2.恐懼:害怕自己成為無威嚇力刑罰制度下的受害者 3.欠缺與「歐洲/國際人權觀」對話的語言
國際新聞:從樂高與殼牌石油合作案看商業倫理 談論樂高/殼牌合作案,與綠色和平組織杯葛的這件事情發展與經過。 企業社會責任的過去/現在/未來 從事件的脈絡,開始談論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與脈絡,跟未來的發展。而企業社會責任的基礎就是倫理。 倫理的競爭力 倫理在商業世界中倫理的重要性,但是需要搭配外在環境 (消費者的倫理消費/政府有法規獎勵) 企業如何能夠越倫理 越有競爭力
1.國際新聞:從2015/1/8 法國「查理週報」、11/14 法國連環爆炸到 2016/3/22 布魯塞爾的恐攻節目內容大綱 2.在這個世界上,誰到底是"恐怖主義者" ? 相對主義的問題 恐怖主義者慣用"暴力"與"威脅"。但是,是否任何使用暴力與威脅者都可稱為恐怖主義者嗎?似乎不見得完全正確。因為愛爾蘭在為獨立建國之前,在英國的殖民地之下透過種種破壞暴力手段,同樣被英國人視為恐怖活動,但事後證明並非如此。現在,ISIS似乎想用類似的邏輯正當化自己的行動,甚至以「聖戰」來稱呼自己的所作所為,以為自己也是脫離某種西方殖民侵略的形象。 主題一:恐怖主義在道德上一定錯嗎? 主題二:台灣現階段有可能發生國際恐怖攻擊嗎?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我瞭解了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