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政先講臺灣(113年)

首播日期 :
2024/01/06
主持人 :
董峯政

身為臺灣人你對臺灣的認識有多少?俗語說近廟欺神,我們往往媚於外來的文化,而忘記了自身的美好,董峯政先生曾任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講師,國立成功大學語言中心臺灣台語班講師,創作了多本著作,包括:《土地兮聲嗽:褒歌、七字仔、囡仔歌》、《文學的肥底:臺灣褒歌》、《全鬥句的臺灣俗語:祖先的智慧》、《唐詩三百首:台語羅馬注音版》、《台語實用字典:文白音異讀篇、羅馬拼音篇》、《漢學仔冊精選:增廣昔日賢文、千金譜、三字經、千字文》等數十本臺灣台語的相關著作,發明了以音樂學習臺灣台語聲調,讓複雜難學的臺灣台語聲調變的易懂易學,又因長期看見臺灣台語在政治因素下時好時壞,因此即便退休仍四處演講,免費教學、書寫臺灣台語文,希望美好的臺灣台語文化不但不要失傳,還要能找出即將失落或已經失落的臺灣台語文,因此規畫了5分鐘的單元節目,希望藉此精彩的節目,讓聽眾深入淺出的了解臺灣,也藉由董峯政老師精彩的故事敘說手法,讓聽眾進入臺灣台語文的美好世界。

30
生活台語的國際化01

我們都知道每一年的世界母語日是2/21,這個日期的制定是因為孟加拉共和國的語文烈士,因力爭說母語被當場打死,為紀念烈士聯合國因此制定了世界母語日。1948年發表世界人權宣言,1996年發表世界語言權宣言(臺灣也在此年總統民選)1999年有國際母語日,2000年正式實施,2001年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也就是說語言需要保護,過去覺得方言不要說,統一的語言較好,事實上這是違背人權的,也多樣性的價值,在聯合國的政策下,臺灣的語言也開始動起來,這才發現雖然有正式的歷史(我們常說的400年),但是這400年中是非常多元、非常豐沛、非常國際的,加上這400年裡臺灣換過多個政權,由南島語族、荷蘭西班牙、明鄭王國、大清帝國、日本帝國、國民黨政府,語言一直不斷的改變,所以也造成臺灣的地名、蔬果、料理名稱非常的多元。很多人會質疑,臺灣台語從小就會說幹嘛學? 其實臺灣的語言很多和世界有關係,首先,說人家阿西阿西、落田打磟碡、薁蕘,這些其實都是原住民語。

生活台語的國際化02

臺灣雖然歷史記載有400年,但是因為有許多不同的政權進駐,也帶進了不同的語言到臺灣,經過時間的演變,就成為生活臺語的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住民的語言,像是阿西阿西、馬西馬西、落田打磟碡、薁蕘、鯪鯉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原住民語,另外還有歐洲的語言;福爾摩沙(葡萄牙語)、肥皂(sat-bun5)、phang2(麭)、lui、高麗(荷蘭語)、野柳、三貂角(西班牙語)、巴士(英語)、引擎(ian-jin2)、啤酒(bi3-lu3)、瓦斯(gas)等,所以臺語的世界非常寬闊,沒學臺語時覺得自己很厲害,學了之後覺得自己的臺語真的很淺薄。例如青椒(臺語:大同仔),這些名字都牽涉到土地的歷史背景及故事。除了上述這些地方的語言在台灣被延續使用,另外南洋的語言也在這塊土地上流傳,例如:蓮霧(馬來語)、做生意(菲律賓打卡魯的語言),所以說臺灣早就國際化了,而國際化的指標就是語言的使用,因為這是生活中最基礎的溝通方式。當然所有的語言中影響最深遠的,應該就是漢人的閩南語、北京語、臺灣台語的古漢語。

生活台語的國際化03

上一集曾說到,因為聯合國所提出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致使所有的國家因牽涉到人權(語言即人權),所以大家愈來愈重視,這也是2000年臺灣的國小忽然設置母語課程的背景。400年來臺灣的政權不斷的改變,再加上族群多元,造成地名、蔬菜等生活語言的澎湃,原住民語、歐洲語、南洋印尼語、馬來語等,其中閩南語、客語、日語的音讀等等。為什麼要學臺灣台語?因為臺灣台語和其他語言,特別是華語不同的地方是: 臺灣台語是雙聲道(文言音、白話音),所以未經過學習很難弄懂,而臺灣台語又是所有古漢語中最古老的,也就是說臺灣台語是語言的活化石。 舉例來說;各樣(kok)、各位(koh)、各馝(kok),落雨(loh8)、落第(lok8),刻薄(pok8)、淡薄(poh8),樸實(phoh)、樸素(phok)等,知道文字之後對於意思的理解就簡單了。

丘逢甲和臺灣進士01

講到進士、狀元、舉人、秀才等,就讓人想起過去帝王時代一般人最好的出路就是考試,3年一科。昔時賢文中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觀念在過去沒人敢挑戰懷疑。另外還有一句: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也在提醒人們給下一代子孫金錢,不如讓他通曉經書,懂得做人的道理。另一句: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上面的例子都在告訴人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當官。但是[做官清廉,食飯攪鹽],如果不能守著清廉,一旦被金錢物質迷惑,也很容易招罪,因此以現代眼光來看,當官真的是最好的? 蘇東坡在當朝也為官,但仕途卻一路坎坷。臺灣在1683年由康熙佔領,所以短短的200多年中,臺灣總共出了37位進士,由秀才、舉人、進士一路往上考。康熙33年(1694年)第一位進士陳夢球(當時的臺灣縣即今台南),但當年報考時是以東北的省籍報名,因為陳夢球為鄭成功名將陳永華的次子,當年鄭克塽投降時鄭成功的部將都遷至東北,因此陳夢球是以東北籍報考,也因這個原因,後來史書紀錄開台進士都是以道光年間的鄭永錫(新竹出生,報名時以淡水廳為籍貫)。

丘逢甲和臺灣進士02

丘逢甲和臺灣進士02 十年還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由此可知考取進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臺灣進士總共有37位,由康熙時代的陳夢球、乾隆時期王克捷(諸羅縣)、乾隆時期莊文進(臺灣府鳳山縣)、道光年間開臺進士鄭用錫(臺灣淡水廳)、道光25年蔡廷蘭(澎湖廳)、施瓊芳(臺灣縣),施瓊芳之子施士洁於光緒二年也考取進士,也是臺灣進士中唯一的父子檔,父子的墓碑至今仍在臺南,是臺南市列為古蹟的四座古墳之一。丘逢甲光緒15年(新竹縣)、臺灣最後一位進士汪春源(安平縣),他得進士時已經是(光緒29年)1903年,此時臺灣已經佔臺。光緒11年(1885年)臺灣建省,因此過去很多人問臺南府城和台北府,哪個先?答案是臺北府,因為劉銘傳擔任第一任臺灣巡撫時,已經是臺府、臺灣府(臺中)、臺南府,此時的臺灣府改設在臺中,因此讀臺灣史,1885年是個關鍵,史書中的臺灣府在1885年前和後是不同的地方。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