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科技救難隊

首播日期 :
2022/01/03
主持人 :
林芳如、李穎珍

單元節目「SOS科技救難隊」以科技發明應用為主題,從孩子熟悉的童話與歷史故事進行發想,藉由故事主人翁遇到的困境,帶入解決難題的新科技,讓孩子們在短短五分鐘就清楚了解新科技的便利與改變,同時也啟動孩子們面對問題的思考能力。

40
細胞簡訊是什麼?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細胞簡訊」,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林進雄老師進行說明! 問題一:細胞簡訊是什麼呢?和細胞廣播一樣嗎? 這個問題我們分兩部份來看:細胞簡訊和細胞廣播。 1.細胞簡訊: (1)細胞:這個詞來自於英文,過去行動電話剛起源的時候他是把一個大範圍切割成一些小範圍,小範圍一個一個堆疊起來看起來很像蜂窩,所以就用了蜂窩的單字,再進行簡化後剩下cell,也就是細胞;切割成細胞的原因是:因為每一個基地臺負責收發訊息的機器,它才能跟轄區之內的也就是一個細胞之內的所有手機進行收發訊號,這就是細胞的由來。 (2)簡訊:指手機收到的文字訊息。 2.細胞廣播:性質和細胞簡訊相同,對象不一樣。 (1)細胞簡訊:鎖定特定的對象發送訊息 (2)細胞廣播:是鎖定特定的區域。 舉例說明:細胞簡訊會鎖定在某個時間,曾經在某一個個細胞之內的基地臺進行過通訊的那一些使用者,他就根據那個使用者清單發送想要發的訊息出去,不管這個人現在有沒有在那個地方。可能發生端在臺北,接收者在高雄他也收得到。 細胞廣播:鎖定那個區域,當下不在那個區域的人就收不到。 問題二:目前細胞簡訊運用在哪些地方? 應用實例大家會比較有印象就是現在目前防疫我們會用在調查哪些人曾經經過什麼樣特定的地方,而且很明確的時間區間他都可以過濾這樣的一個名單出來。這樣的運用是目前看起來我們最能夠理解的。 細胞簡訊發送時每個人都能收得到,因為細胞簡訊他是已經鎖定的對象也就是由某某人的身分跟他的行動電話號碼傳訊息,除非他把關機了否則他應該收得到。 問題三:地震或停電時發送的都是細胞簡訊嗎? 不一樣的,地震它是有一個區域範圍而且它有即時、有時間壓力,所以他會鎖定一個區域。那他用的是廣播,不管誰在那邊都要收到。那停電的部分呢它是根據我們每個用電他們會有一個分級有A到F那他會鎖定哪一個群體的人會被停電,他是已經有對象了並根據那些人去發簡訊。 哇!原來「細胞簡訊」的運用層面如此廣泛!小朋友,希望你們都更認識細胞簡訊囉!

人臉辨識系統好厲害!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人臉辨識系統」,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林進雄老師進行說明! 問題(一):人臉辨識系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人臉辨識系統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當時在美國有一群特攻,也就是所謂的情治人員,他們有需要辨認特務與重要官員的需求,於是他們就發展出一套人工辨認標記的方法,然後在人臉標註記號(或稱地標),把臉部當成是一片土地的平面,並且抓住臉部特徵,這就是人臉辨識系統的起點。 問題(二):人臉辨識系統會運用在哪些地方? 人臉辨識系統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有人運用人臉辨識系統設計智慧廣告看板,他會根據不同的人經過他的旁邊,然後顯示不同的廣告內容;或是尋找走失的寵物、幫助法醫做詳細的調查、協助視障人士進行社交活動等等。視障朋友是看不見與他互動的人士的臉蛋,因此無法辨識是哪一位人士在他面前,如果透過人臉辨識系統,就可以輔助判斷眼前的人是誰。 問題(三):如果人變老、變胖、整形,人臉辨識系統還能準確分辨嗎? 這個答案應該是不一定,例如:我們的手機有人臉辨識系統,若是經常使用,它就會不斷學習並且更新系統內部對於臉部特徵的儲存。但是如果已經相隔一段時間沒有使用系統,就不一定能辨識出來。而若是有持續使用,舉例:手機、社區門禁系統等等,系統會隨時更新臉部特徵變化,所以昨天、前天甚至上週的變化不大時,人臉辨識系統依舊可以準確分辨。 哇!原來「人臉辨識系統」的運用層面如此廣泛!小朋友,希望你們都更認識人臉辨識系統囉!

3D列印蓋房子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3D列印」,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林進雄老師進行說明! 問題(一):請問什麼是3D列印呢? 提到3D列印,首先要了解3D的概念,3D就是三度空間的座標單位。例如:我們面對正北方操作一台無人機,我想讓無人機先原地升高5公尺,接著向東方移動3公尺,再向北方移動4公尺,我們要如何讓他人知道無人機的位置?我們可以用座標表示,(X,Y,Z)等於(3,4,5)。瞭解3D的概念後,接著把無人機想像成3D列印機的列印噴頭,由列印噴頭將塑膠材料按照原先設定的3D座標,由上而下慢慢的堆砌出想要的3D物件。 問題(二):3D列印的好處是什麼呢? 3D列印的好處非常多,第一「提升產品開發速度」,舉例來說:傳統的塑膠湯匙製法需要先做一個湯匙形狀的模子、再把融化後的塑膠灌進模組並等待塑膠慢慢凝固、最後打開模子才能得到一支塑膠湯匙,而若是透過3D列印製作,很快地就能堆砌一隻塑膠湯匙。第二個好處是「容易修改與調整」,若想要修改產品,只要打開電腦軟體,微調3D的圖形後輸出,便可以得到修改後的產品,所以時間、材料、成本都會降低很多。第三個好處是「產品大眾化」,因為3D列印的普及,也發展出「創客」這項職業,這群創客(maker)設計許多產品的零組件,藉由零組件在製造出他們心目中喜愛的產品,例如:機器人、無人機、房屋等等。 問題(三):任何東西都能夠透過3D列印機製造出來嗎? 不是的!基本上3D列印機能處理只有兩個情況:首先要能夠把材料變成液體化,比如:金屬、塑膠,而木頭無法;接著第二個條件是能夠快速凝固,如果凝固不夠快速,就可能無法完成產品。 哇!原來「3D列印」的好處這麼多,希望下次小朋友們也可以動手玩玩看3D列印這項新科技喔!

大數據來調查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大數據」,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林進雄老師進行說明! 問題一:到底什麼是大數據?有什麼用處? 第一個要大量。通常他的計算單位是要用到T,1T大概可以放60部電影高畫質電影。以FB來講他一天就足以產生3萬部的高畫質電影,這就是大量;第二個要滿足條件是就叫多樣性,他的這個資料型態可能有文字、圖片、動畫、影片,這是多樣性;第3個要滿足的是速度,它是很快速而且每分每秒都在變動的這樣的一個資料量產生,他叫做大數據。 問題二:大數據的資料是從哪裡來的 (1)自行蒐集 (2)採購:有一些資料公司他們有這樣的一個資料,他們願意做商業用途來來出售,或是結交策略聯盟:比如說信用卡的公司他會跟保險公司會有個策略聯盟,根據他們的法規可以提供的資料再來運作。 (3)公共的資源:像歐美國家都提供了比如說氣候、人口結構等等,都可以對研究產生很正向的助力。 問題三:使用大數據會不會有風險 基本上最大的風險就是個資跟隱私的問題。美國他們有機關叫做國土安全局他們會非常廣泛的來監控海外組織他們的動向,進出他們國家的人他們都會經過縝密的篩選。然而就有一位馬來西亞籍受害者,原就讀於美國一個名校史丹佛大學博士班,不過它卻被大數據資料庫篩選出來,認為他是恐怖主義的分子之一,最後纏訟了9年才還他清白。 哇!原來「大數據」也應該小心使用!小朋友,希望你們都更認識大數據囉!

聲紋比對準不準?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聲紋比對」,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林進雄老師進行說明! 問題一:什麼是聲紋比對,準確度高嗎? 聲音可以透過適當的儀器收錄之後轉成一個圖形,這個圖有一個專業的名稱叫做「聲譜圖」。聲譜圖一旦被記錄下來之後,可以讓同樣一個人或者是同樣一個物品所發出的聲音來進行比較,經過長期的統計之後科學家發現,聲譜圖是有唯一性的,可以抓出特徵,就類似我們用指紋來做辨識的效果。   問題二:聲紋比對比起「人臉」、「指紋」、「虹膜」辨識更容易嗎? 聲紋比對更不容易,因為受影響的因素太多,例如感冒,或是兄弟姊妹相近聲譜圖都會出現變化。而人臉、指紋、虹膜相對於聲音更不容易改變。而在應用上,福爾摩斯的偵探小說中,福爾摩斯曾被壞人蒙眼綁架,而他透過聲音來定位自己,而聲聞比對就能應用在辨認環境,特別現在軍事用途會去記錄這樣的某個重要地區的一些地標地區的一些聲紋來進行一些機密任務或高階運用。   問題三:當聲音隨著年紀和生理狀況而產生變化時,聲紋比對的辨識還能成功嗎? 不一定,要看看說話的人他的聲音變化的程度的大小。不過呢我們在聲學的部分有一個叫「聲學跡證」這樣的一個專業名詞,是專門辨識一個聲音有沒有經過剪接、修改、竄改,甚至可以去掉某一些雜音。當我們的聲音變化可能就可以經過這樣的一個推算,即使聲音經過年紀增長、變得比較高、比較低但是基本上那個波動是不太變的。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