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在中國過去的諸子百家中,沒有一個人、一本書能比孔子和《論語》有更大的涵蓋面,孔子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個正向心理學家、教育家、哲學家。」──王溢嘉
著作等身的王溢嘉,擅長以翻案的方式,加入科學、西方文化的角度,舊典新讀如老莊、易經、六祖壇等經典,融合知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打造「傳統經典解讀系列」,為閱讀與詮釋不一樣的中國經典。」
此次,王溢嘉平反了年少時對孔子的誤解、對《論語》的誤讀,經過漫長的人生,起伏的命運與經驗,他赫然發現,當他要談論什麼是「自我追尋」和「生命意義」時,他所舉的竟都是正面的、光明的、可以激勵年輕一代的人與事……不是厭世傾向、不擁抱小確幸、不主張悲觀主義,在光明/黑暗、樂觀/悲觀、善良/邪惡、愛/恨、快樂/痛苦等等的二元對比中,孔子永遠選擇正向那一面──了解到讓自己快樂、別人快樂、大家都快樂,就是生命最淺顯也最深奧、最庸俗也最高貴的意義──原來《論語》和孔子和當代西方最流行的「西方心理學」不謀而合。
在這個憂鬱傾向泛濫、情緒勒索高漲的時代,要求「快樂」看似是一件很過分的事情,不過正因為需要正能量渡過險惡的情況,才更必須借重古人的智慧並印證:原來我所面對的挫折、悲傷、水逆、低潮,千年前就有人體驗過了,但是,他並沒有被打倒,反而越發主張自己的思想。子曰仁與愛人,仁是寬厚的,也是果核中的種子,在一個人心中種下快樂,才能給生命一個風華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