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們的故事

首播日期 :
2020/03/16
主持人 :
凌性傑

閱讀的意義在於理解他人,並且重新辨認自我,閱讀讓我們享受更豐富的生活,讓自己的人生擺脫平庸。透過閱讀文學作品,我們看見豐饒的土地、浩瀚的星空,看見對現實的反省,也看見對未來的想像。讀好書,親近文學,過更好的生活,是平凡生活中的幸福。「陪你讀的書」,以分享文學閱讀為主,並且兼顧生活的趣味、日常的智識與洞見,提供聽眾文學閱讀的多種可能。

40
雙重身份下的生命反思

朱國珍的《半個媽媽半個女兒》以家庭為主軸,分別談「媽媽」、「女兒」,以及「半個」。 現代散文裡,寫家庭、寫親情幾乎是作家的必要配備。只是,寫法人人不同,最難得的是在苦痛的敘述中不忘流露幽默。這份幽默感,不是人人做得到的。 《半個媽媽半個女兒》是朱國珍她以真實人生為基底寫成的,一舉拿下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這只是她揭開過往傷痕,努力與媽媽和解的第一步。這本散文集分為「媽媽」「女兒」「半個」三個系列,文字平實生動,書寫身為女性在各種身分的人生滋味。 曾經以為幸福的婚姻,都讓她歷經深沈的挫敗,對生命絕望,一個人似乎尋找不到出口。有篇她描述自己駕著車,駛向一條寬敞的跑道,她不顧一切往前衝,但跑道無法幫助她起飛,那盡頭是斷崖,是大海。至深的孤獨和絕望,始終伴隨著她。 為了彌補童年沒有母親的缺憾,她毅然走下主播台,日日全心陪伴懷中的寶貝,沒想到孩子生下來才六週,就因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醫生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好不容易度過這個難關,孩子六個月大時又遭遇重症打擊,她感覺自己快要失去這個孩子了。細心照顧之下,孩子平安健康了。 或許兒子的成長是朱國珍唯一奮鬥下去的理由,也或許寫作是她可以快樂的原因,但不論哪個,寫作將會成為她一輩子的志業。經過時間的經歷與沉澱,許多原本存在心中的傷痕與缺憾,在朱國珍特有的幽默感與樂觀之下,用文字得到諒解與寬容。    

白先勇《八千里路雲和月》

八千里路雲和月》這本集子收集了自二○○二年《樹猶如此》以來,白先勇所發表的各類散文篇章。 「輯一:家國情懷」主要記述白先勇的父親母親並及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作者走訪大江南北,追尋父親「八千里路」的歷史足跡,為民國史留下見證。其中〈「養虎貽患」:父親的憾恨──一九四六年,國共第一次「四平街會戰」〉一文,長達近五萬字,爬梳此場關係國共成敗的戰役,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細細分析。 「輯二:記人物」則是記述深交多年,師友之間的情誼往來。如與高克毅、楊月蓀、夏志清等人的文學因緣;或是記述奚淞、黃銘昌等人的繪畫歷程;又或細描林青霞、江青的往事追憶,寫人敘事,真摯動人。 「輯三:閱讀感懷」是這些年所撰寫的書評序文等,從資深作家如康芸薇,到新近作者如王盛弘、楊富閔等,展現獨到的文學視野,允為近年白先勇最重要的散文集。

王浩一《孤獨管理》

這是獻給每一位害怕孤獨的人,最有鼓舞力量的心靈備忘錄。孤獨,不可豁免,但可以好好管理它。王浩一帶我們找出破解心境進化方程式。 王浩一表示:「如果先預覽『孤獨地圖』,然後踏上人生發現之旅……或許,這也是個趣味辦法,可以學習孤獨、喜歡孤獨、運用孤獨,甚至,可以知道如何尋求他人協助自己『有一天』的孤獨。」 孤獨不是一種病,孤獨是人最本然的狀態;孤獨不是單身,人多不代表孤獨的美感就不存在。王浩一以數學家式的橫向思考,揉合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管理學、美學,甚至飲食學,用最全面的方式,為我們側繪孤獨物理與心靈的樣貌,為我們找到孤獨的最大公約數,為我們擘畫孤獨的心靈地圖,幫助我們勇敢迎接「第三次的出生」,找回自在人生。

凌性傑、林皇德《寫作第一課:從閱讀起跑》

閱讀是一切的起點。 面對寫作,常有學生疑惑:已經非常勤奮督促自己練習作文,為什麼還是沒有進步? 沒有進步的關鍵在於:只有寫而沒有讀。在寫作的路上走得越久,越能發現文字技巧容易學習,但是宏大的視野、深刻的識見很難達到。 一個人若是沒有變得更「大」,寫出來的文章也很難變大;若是沒有累積見識,就寫不出主題深遠的文章。而讓自己變得更大、更淵博浩瀚的第一步,就是閱讀。 閱讀與寫作的強力推手建國中學國文科凌性傑、臺南一中國文科林皇德老師,精選28篇兼具知性分析與感性抒發的名家文章,並逐一撰寫賞析、提示要點,幫助寫作學習者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思考與體會。 這28篇文章,除了展現作家各異其趣的精神境界,他們梳理情感的方式、發出議論的聲腔,有的能引起共鳴,有的讓人想與之辯論,更幸福的是,能指引我們繼續追問那些關於情感與思想的議題,不但豐富了平凡生活,也讓思索變得更有能量。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