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可能有變老的時候,希望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擁有監護權,可以有法律上賦予的權力來照顧自己,但往往都是在等到不甚得到了失智症,或是失去辨識判斷能力的時候,才由親屬或社工單位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時,自己根本無法選擇監護人是誰,今天,將邀請到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調辦事法官徐淑芬,與我們分享關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保護好財產,也照顧好自己的後半生!
生活法律通
- 首播日期 :
- 2020/02/21
- 主持人 :
- 蕭曼屏、徐嘉妮
公民社會是一個概括的名詞,其包含的內涵多樣,主要是:理性而積極的公民意識,如此一來,可提供公民理性、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行為準則。因此,人民透過自動的參與,將可逐漸培養關懷公共事務的公民意識;而且,若親自參與公共結社網絡的運作,還能獲得實際參與行動的機會,進一步養成自我管理和理性論辯的精神。由此看來,為了落實公民社會在台灣的目標,藉由法律知識的補充,在於強化學生的公民意識,並藉此養成現代社會公民之必備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