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一些時間聽學生學習的需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專訪南河國小王世文校長、劉素琴老師、邱欣芳老師】

【多一些時間聽學生學習的需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專訪南河國小王世文校長、劉素琴老師、邱欣芳老師】

0
83
邀訪來賓:南河國小王世文校長、劉素琴老師、邱欣芳老師播出日期:2017/09/21

【多一些時間聽學生學習的需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專訪南河國小王世文校長、劉素琴老師、邱欣芳老師】

 

位於苗栗公館鄉的山區,南河國小早期因交通不便、學生就學不易,在60年前學校曾有高達400位學生。交通改善後村子進出方便,許多家長擔心鄉村刺激少,常把學生送往鄰近大學校就讀,至2013年南河只剩下22位學生,流失率相當高。

 

兩年多前,南河因在籍學生過少而面臨裁併校危機,教師們致力於尋找提升學生人數的方法卻苦無對策,直到王世文校長接觸到政大的混齡實驗教育方案,才看見一線轉機。他談到南河當時的問題多為鄉村小校通例,例如:學生人際互動不夠、學習動機不強、文化刺激不足與學科能力偏弱等。王世文當時期待透過混齡設計的創新教學來改善這些問題,同時創造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在轉變過程中,每位老師皆有危機感,也認定唯有實驗教育,學校才可能有新契機。

 

在南河教書長達十九年的劉素琴老師,親身參與了南河的盛衰。她坦言,學校實施混齡教育的確比傳統教育來得辛苦,但她樂見孩子因此而有機會改變。在傳統教育下學生只能聽講,鮮少有發表意見的機會;但在實驗教育氛圍中,孩子的特質得以展現,因此相較於傳統講授的上課方式,劉素琴開始尊重孩子發表見解及聆聽的能力。「我說得少,但我問的問題可以讓他們思考。」她發現給孩子機會後,他們其實很踴躍回答。選擇將更多課堂空白留給學生,他們會逐漸發展潛在的能力,「這是我這兩年在實驗教室裡面,看到小孩不同的展現。」劉素琴笑說。

 

任教三年,邱欣芳老師參與了南河實驗教育前後的轉變。她認為學校在參與實驗教育之前,學生的學習刺激的確不夠、動機也不強;轉變後,校長開始主動帶領並鼓勵教師進修、研習,老師們可以將新知帶回學校,給學生多樣化的教學,呈現更好的教育方式,同時和他們一起進步及成長,並將學習的責任和自主權還給孩子。

 

許多轉型實驗教育的學校皆由政府指定,但南河卻是主動參與,改變的過程,校內是否有壓力?對此王世文表示,儘管也有老師對實驗教育存有損及其權利義務的疑慮,但大都相信法案立意良善,是支持老師和學校轉型的。另因教師團隊皆生活於學校附近,對南河有感情,也希望留住這個地方,最後對於進行轉型,大家是有共識的。

 

關於混齡的操作,南河將原本六個年級分為低、中、高三個混齡班,並參考華德福和蒙特梭利申請四學期制,在春、夏、秋、冬四個假期中舉辦育樂營,所有學科課程皆實施混齡。王世文認為四學期制能有效避免「學習失落」及「學習高原」現象,也就是將原本的兩學期加上寒暑假,改為上課十週、休息兩週。四學期制的步調實施一年後,他發現學生及老師更歡喜學習,也更有動力;劉素琴則表示學期變短並不會影響教學,沒教完的下學期再繼續。在混齡教育中,每年段由一位教學導師和一位生活導師搭配,每人負責一主科,而兩位老師也會互相協調、處理突發狀況。

 

混齡教學對教師備課是一大挑戰。邱欣芳表示數學科會整合相似單元,但也須因應課程內容,跟著教科書的邏輯脈絡做調整;劉素琴則分享她在低年段國文課,會根據學生程度及資質調整教學方式。舉例來說,由於去年外縣市的學生較多,平均程度較好,她便能將小一與小二的課程結合,讓孩子各自有進度,又能同時在教室裡安靜學習;但今年在地學生較多,一年級孩子明顯跟不上,需另做注音符號教學。

 

幫一年級加強注音符號後,劉素琴在上學期以大帶小的模式,讓一年級孩子跟著二年級發音,並清楚告訴學生學習目標使其互相學習,老師則扮演巡堂的角色,觀察學習狀況並即時做差異化教學。她認為學生對於這樣的教學是可接受的,自己也很享受實驗過程中看見學生成長,慢慢轉變原有的教育方式。

 

南河進行混齡實驗教育已進入第三年,王世文說學校實施混齡教育絕對可行,但其中的細節,各校必須依照自身條件的不同而做在地化調整。他表示自身角色偏重於行政面,而其中最重要的即是使學校更具教學彈性,老師更不受干擾,徹底授權教學自主的專業。另外,孩子在自主學習環境下較不會有壓力感,因此所有的行政變革或措施都以學生為主,下課時間也微調做呼吸式課程安排,一、二節較緊湊,接著有二十分鐘的休息。

 

邱欣芳認為,教室裡的混齡能夠讓孩子有兩次以上學習成功的機會,不只是將不同年紀的孩子放在一起,一般學校的差異化教學是進入補救教學,但混齡教育讓老師能更有警覺性地做即時差異化教學。教師在實驗教育中能將學習的責任還給學生,同時反思、學習聆聽學生的需求,並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跟自己比較,教師適時的引導也能讓他們更容易成功學習,不再害怕。

 

劉素琴則觀察到相較於傳統教育,孩子在實驗教育中有更多機會展現自我、發揮專長,因為學校不再只用考試斷其能力,教師也更容易看見小孩不同的特質,發掘其無限潛力;同時,孩子也會不斷帶給老師不同的觀點。因為混齡,劉素琴發現孩子最大的不同不在於年紀的差異,而是他們每個人本身,就是獨特的。

 

根據南河的經驗,王世文表示混齡教育真的沒有大家想像中困難。除了課程要重新改編、彙整之外,教師人力的配置也很重要,例如:全日課、課後留校、減少混齡的授課時數、支援社團老師,還有今年首創的課中補救等,這些措施雖無向政府申請經費,南河卻也逐一做到了。「行政永遠是來支持課程與教學。」王世文校長在行政面給老師最少的教學干擾,但是最大的支持。南河在混齡實驗教育過程中不只看到,而是成功做到了。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不太乖學堂
不太乖學堂
首播日期 :
2017/01/12
主持人 :
鄭同僚

一. 節目介紹:節目透過深入淺出的單元設計,帶領聽眾近身觀察實驗教育現場,並蒐羅國內外實驗教育案例,讓家長對於教育有更多想像與選擇。

二. 播出時間:106年1月第二週起週四18:05-19:00隔週播出。

三. 節目單元:

(一)主題單元【我的天空我的學校】

鎖定國內實驗教育學校、機構、自學團、偏鄉原住民弱勢實驗教育、新興實驗教學法,邀請負責人或推動者來賓進行訪談。透過深入的訪談過程,完整的呈現國內實驗教育場域真實樣貌。

(二)小單元一【教育小棧】

針對當周國外教育趨勢進行介紹,或蒐集國外實驗教育樣態,包含:在地特色、學校成立背景、教育理念作敘述介紹,使聽眾全方面了解實驗教育在國際上的趨勢與軌跡。

42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