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空白,享受創造—專訪同心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家長何宜儀、吳宛倫】

【接受空白,享受創造—專訪同心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家長何宜儀、吳宛倫】

1
157
邀訪來賓:同心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家長何宜儀、吳宛倫播出日期:2017/07/13

【接受空白,享受創造—專訪同心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家長何宜儀、吳宛倫】

 

家長何宜儀的孩子自幼稚園開始接觸華德福,升小學時覺得孩子應能適應體制,因此進入學區小學就讀。後在因緣際會下,遇見正努力推動北市第一所在公立學校裡,租用餘裕空間辦理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的朋友,經其邀請便加入努力的行列,一切水到渠成,孩子遂來到同心。她笑說:「同心有幾歲,我在這裡就多久。」

 

吳宛倫的孩子則是自小一進入同心,即將升上四年級。談起當初選擇同心的原由,是因她曾教授媒體批判,認為大眾傳播媒體對年幼孩子影響較負面,因此注重生活節奏和飲食健康、不使用3C產品的華德福教育便成為其首選。面對非傳統學校不確定性較高之質疑,吳宛倫認為體制教育制度常隨政策轉變,將孩子帶向未知,相較之下華德福教育反而穩定。

 

華德福教育為何如此吸引兩位家長?何宜儀談到,華德福的世界觀不只是物質性,認為人類不只是物質的組成,因此不會制式、規格化地「製造」一個人,反而尊重人的特性、天性,讓每個孩子成為自己,協助她/他走出自己的道路。目前有三個小孩在同心,何宜儀分享孩子們在家會聊在學校唱的歌、做的事,「聽起來就很美好。」

 

「自在」是何宜儀認為自己小孩與其他同齡孩子最大差別之處。現代家庭非常忙碌,許多孩子從小與電動、電腦為伍,容易處於機械性尋找刺激的狀態,「躁」是現代社會較難避免的部份。在接觸華德福後,何宜儀感受到自己有許多成長和改變,以前的她會對親子共處的空白時間感到焦慮,煩惱應要安排活動,但現在的她能放鬆,孩子也安然接受他們的「空白」,以各種方法、遊戲去享受、創造這些時間,彼此都能各自單純、認真地做事。

 

身邊許多朋友皆將孩子送到強調成績、學業精進的標準私立學校,但吳宛倫在多方考慮之下還是選擇華德福。她分享,孩子在一、二年級時參加夏令營,看見公告禁止攜帶3C便心生疑惑,因生活裡原就沒有這些,經吳宛倫解釋才知道其他孩子生活裡是有這些產品的。結果孩子因而下了一個結論:「原來華德福教育是很適合我的教育」,讓吳宛倫更確定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身為母親,她曾遠看孩子靜靜寫作業,覺得孩子在過程中查找資料的樣子好沉靜、好美。

 

關於選擇體制外教育的焦慮,何宜儀認為人生快樂、幸福的關鍵不在於賺了很多錢,而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因此若能讓僵固、不夠多元化的教育體制有鬆動,改變一些什麼,這就是她的美夢。教育權利不該只讓有錢的人享受,何宜儀呼籲政府應支持教育多元化,現今少子化非常嚴重,若要提升國家競爭力,不應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讓其有長成最佳模樣的機會,因此教育改革是現在非常迫切,所有人皆須認真以對的議題。

 

親身參與實驗教育,吳宛倫對於孩子的學習狀況非常放心,反而是外在的政策空間較讓她感受到壓力。她表示在臺灣這樣多元發展的社會裡,一個走在世界潮流前面的教育制度,政府方面卻無法幫助這些具有不同理想的家長,同心的孩子沒有穩定的空間可以成長,這是身為家長較焦慮的地方。

 

要真正照顧好一個孩子其實不只學校,家庭環境也很重要,建立學校與家庭間的連結是華德福教育背後的基本精神,因此華德福常強調將家庭一起拉進來工作。同心安排許多家長成長工作坊、工作日,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打掃學校環境,小孩從大人實際工作的樣子學習做人的態度,除此之外每位家長、老師間皆有緊密的社群連結,就像小時候在鄉下,鄰居、親戚一起看顧孩子的情形。倫理或道德教育並非靠教條建立,而是實踐在生活之中,何宜儀認為孩子在一個有情、受關愛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後自然會對社會、社群、人類有愛。

 

華德福是一個互助社群,吳宛倫表示因本身是雙薪家庭,很多時候孩子在班上是「共養」的,大家會互相照顧,彼此信任。孩子在學校其實就是生活,同心的養成和同伴給他愛和支持的感覺,讓他覺得在世上不是孤單的,學習歷程裡往前邁進、遇到困難時大家是互助的,吳宛倫認為這樣的感覺對孩子和班上同學來說,都是很珍貴的禮物。

 

同心的孩子在一年級沒有實質寫或讀的功課,而是每天固定、規律地做家事和上床睡覺。因孩子需要規律的作息,對吳宛倫的家庭帶來正向改變,晚上八點多就熄燈,與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白天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少,因此晚上就是極佳的親子時間,孩子會告訴吳宛倫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老師講了哪些故事、唱了什麼歌,「蓋棉被純聊天」,讓親子間的連結更加緊密。

 

華德福較不重視紙筆測驗,但孩子終究要回歸體制內升學。對此何宜儀表示,華德福教育讓孩子養成在面對熱情時,能夠不管任何困難地奉獻,如此一來孩子就有辦法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她期許孩子有這樣的態度跟質地,因這些才是人生裡最重要、必須內建的東西,而非成為答題的機器。

 

面對現實面的社會壓力與孩子自主成長,吳宛倫再次強調體制內的政策不連貫對於家長才是最未知、變化多端的。華德福或非學的教育體制能夠觸發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情,使其面對挫折時還能夠充滿勇氣、耐力、韌性地前進,在過程中不斷培養孩子有自我滿足、追尋的能力,她認為這其實才是一輩子的保障。

 

何宜儀則表示,若家長希望孩子有勇氣,必先鍛鍊自身的勇氣,隨時放下自己的懷疑,相信自己。不論家長做任何決定,體制內或體制外,都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且沒有一個選擇是簡單的,沒有一條路是無問題的,遇到問題就要好好面對。越認真看待問題,會發現問題其實是一個邀請,讓家長能夠探索,有時候也需要等待,但過程的收穫會是非常豐富的。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不太乖學堂
不太乖學堂
首播日期 :
2017/01/12
主持人 :
鄭同僚

一. 節目介紹:節目透過深入淺出的單元設計,帶領聽眾近身觀察實驗教育現場,並蒐羅國內外實驗教育案例,讓家長對於教育有更多想像與選擇。

二. 播出時間:106年1月第二週起週四18:05-19:00隔週播出。

三. 節目單元:

(一)主題單元【我的天空我的學校】

鎖定國內實驗教育學校、機構、自學團、偏鄉原住民弱勢實驗教育、新興實驗教學法,邀請負責人或推動者來賓進行訪談。透過深入的訪談過程,完整的呈現國內實驗教育場域真實樣貌。

(二)小單元一【教育小棧】

針對當周國外教育趨勢進行介紹,或蒐集國外實驗教育樣態,包含:在地特色、學校成立背景、教育理念作敘述介紹,使聽眾全方面了解實驗教育在國際上的趨勢與軌跡。

42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