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後人生拒絕靜態生活 運動處方有動「5」保庇
  • 運動教練 林冠廷總教官(左)教導多年前罹患卵巢癌原本也身為健身教練的高姓病友 (右)
  • 王正旭立法委員(中)與謝政毅醫師(右)師示範動作

癌後人生拒絕靜態生活 運動處方有動「5」保庇

0
3
發佈:王芓諭來源:臺北上架時間:2024/08/30 12:00:00

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統計顯示,臺灣每年新診斷罹癌人數高達10萬多人,但幸好癌症治療科技日新月異,全癌症的五年相對存活率也提高至62.1%,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出「癌後運動處方、有動5保庇」主張,強化癌友「肌力、肌耐力、敏捷、平衡、心肺功能」5大核心能力,重建其身體機能,有效提升日常活動能力,改善整體康復效果。

 

運動能降低癌症復發風險、改善焦慮憂鬱情緒,癌症希望基金執行長蘇連瓔表示,臺灣癌症存活率由原先的22.6%,因為醫療科技的進步,5年的存活率已高達62%,但卻發現癌友的體力因為不好,缺乏專業的運動指導與教導,但在國外很早就看到運動是良藥的觀念,希望能將運動訓練融入癌症照護,以提升病友體能活動,擺脫靜態生活。

 

立委王正旭醫師表示,因應賴清德總統2030年「健康臺灣」三支箭的政策目標「癌症死亡率要降低三分之一」,除了癌症篩檢、癌症治療要做得好,癌後康復階段中的「癌後運動」與「癌後追蹤」非常關鍵。定期追蹤就是希望能讓民眾有機會維持很好的狀態持續打拼,當他需要做癌後定期追蹤的過程中,很期待他同時要有良好的運動,癌後的運動基本上就是恢復健康的開始,因此提倡癌後運動處方。

 

物理治療師林昭印指出,癌友在治療後運動常面臨「三不知」,不知何時動、不知怎麼動、不知找誰動。因此癌友康復過程中,不知道哪裡有了解癌症相關限制或風險的專業教練來提供指導。NSCA美國體能協會官方講師林冠廷則特別強調,癌友運動不是只有動這麼簡單,需要「動之有道」,針對肌力、肌耐力、敏捷、平衡、心肺等五大核心能力加以鍛鍊,才能達到有效的運動。

 

癌後康復之路需要有專業團隊協助,癌症希望基金會因此特別推出「癌後運動處方」訓練認證課程,整合超過20年的醫學和運動臨床經驗的專業團隊,培育出首批18位專業運動教練,相關資訊請上「臺灣癌症資源網」查詢,讓想要有效運動的癌友能夠放心找、安心訓練,同步也推出線上「希望健身房」,使課程結束後的癌友們可透過這個管道,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持續跟著專業的訓練團隊進行康復運動。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