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甲大學建築系應屆畢業生彭于芳,以鹿野鄉為基地創作畢業設計作品,參加今年度臺東建築景觀評圖,榮獲金質獎。
  • 彭于芳建築景觀設計作品,在基地西側挖鑿人工濕地,過濾廢水再排放回歸溪流,以石籠牆制定邊界 試圖創造出人造與自然共存的新關係。
  • 彭于芳建築景觀設計作品在基地稻田中央下挖新的過道,強化田毗之間的地形起伏,引導人們踏入田水之中,實際與土地產生對話,通道劃過水田及堤防,最終遙望卑南溪水的源頭與終歸之地。
  • 建築作為食堂及料理教室,延續田埂築於水田中,承重牆以木材為主結構,牆板填充稻草,外層覆以泥土塗料,遊客穿越水田,沿溪水溯流而上,最終到此享用從土地產出的料理。
  • 逢甲大學建築系應屆畢業生彭于芳後,以鹿野鄉為基地創作畢業設計作品,參加今年度臺東建築景觀評圖,榮獲金質獎。
  • 逢甲大學建築系應屆畢業生彭于芳(左),以鹿野鄉為基地創作畢業設計作品,參加今年度臺東建築景觀評圖,榮獲金質獎,由縣長饒慶鈴(右)頒獎表揚。

走讀土地故事 逢甲大學彭于芳獲臺東建築評圖首獎

0
1
發佈:林睿鵬來源:臺東上架時間:2024/07/15 17:14:20

在臺東出生長大的彭于芳,進入逢甲大學建築系後,希望透過所學為家鄉帶來轉變,參加今年度臺東建築景觀評圖,以鹿野鄉為基地,透過一系列設計,引領使用者參與一場鹿野與卑南溪的故事走讀,重新認識土地的過去與未來,榮獲金質獎,獲頒獎金4萬元。

 

「熱氣球嘉年華這個活動,與鹿野實際地理環境有點斷裂。」逢甲大學建築系學生彭于芳,在前往熱氣球活動途中觸發靈感,決定以鹿野鄉為基地創作畢業設計《UREKAT》,用所學為家鄉帶來轉變,「我希望可以透過沖積出這塊土地的卑南溪,以及鹿野的土地、這邊的人,讓旅客有更多的互動跟連結。」

 

基地東側保留河岸植群,西側挖鑿人工濕地公園,過濾廢水排回溪流,並以石籠牆制定邊界,創造人造與自然共存的新關係,另在田中央挖新的過道,引導人們踏入田水中,與土地對話,通道劃過水田及堤防,盡頭遙望卑南溪,沿溪水溯流而上,最終在延續田埂、築於水田的自然建築中,享用土地產出的料理。

 

「農民在田裡工作,大家會一起在田埂上休息、用餐,我認為田埂才是故事流傳的地方。」彭于芳耗時一年,透過一系列設計,引領使用者參與一場鹿野與卑南溪的故事走讀,從下游至上游,多種面向重新認識這片土地的過去與未來,受評審青睞,榮獲第3屆臺東建築景觀評圖金質獎。

 

本身是臺東人,彭于芳進入建築系就讀後,盼藉所學為家鄉帶來不同的轉變,2年前臺東辦理首屆建築評圖發表時她就到場旁聽,希望也能以臺東為基地,發展畢業設計,如願以償,更奪下首獎,她說,「我覺得還蠻高興的,有這個機會讓大家重新重視或看見這個地方發生的事情。」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