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不在深有用才靈, 系統工程的創新轉化
  • 科技不在深有用才靈, 系統工程的創新轉化

科技不在深有用才靈, 系統工程的創新轉化

1
110
邀訪來賓:交通大學電機系吳炳飛教授交通大學電控所博士生梁家維同學播出日期:2018/01/06

系統工程

系統工程是聚焦在設計一個複雜但有效率的實體性整體系統,目的是適當的定義系統零組件的複雜運轉方式,以及操作者與系統間的相互作用的特點,最終使系統成為一產品達到目的,例如機器人技術、自動車駕駛系統。一般能夠想像到或看到的的系統,屬於整合完成的系統,舉例:車就是一個系統,如何兼顧安全、省油又是獨立系統。系統其實是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角度,因為系統以下還會包含小(次)系統,但是每個小(次)系統又可以自成為一個完整系統,以車用安全系統為例,包含演算法跟感測器,整合起來就是一套完整系統。

系統工程以「自動化領域」為常見的應用領域,所牽涉到的產業為「智慧機械」,如何設計無人工廠就是一個很大的智慧自動化應用,底下蘊含許多次系統例如自動物流和自動化工作機器人。也因為有許多自動化設備,因此需要智慧化達到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器才不會互相衝突。系統工程本身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科,強調以數學模型來描述系統行為,同時又和工程管理、資訊安全、科技法律、人機互動與科技倫理…等多相關領域相互緊密結合。

以交通大學為例,系統工程隸屬電機系,其中課程多開設在電控工程研究所, 自動化跟控制有比較大的關聯, 因此在電控所發展許多跟系統工程有關的研究,例如智慧型機器人、自動車與人工智慧的應用。

培育系統工程創新人才的挑戰

我們身處科技演進與產業升級最快速的世代,今日的教育是未來保有競爭力讓國家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吳炳飛教授一直身體力行的研究帶領教學的理念,就是「教不在巧,有心則靈;研不在深,有用才靈。」炳飛老師說明,智慧型產業發展迅速,學校不能一直給予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必須要跟外界有所連結。教授的研究需要跟社會和產業做連結,再將具體的研究成果轉化到教學內容,因此教材的更新必須依靠關注產業內容和研究發展。因為產業的變化實在太快,如果老師還是執著於教導當初拿博士學位的學問,可能有跟社會脫節的疑慮。

台灣正在努力創新轉化,學生是否達到產業跟國際的要求即可?炳飛老師說明,系統工程其實是問題解決的方式,問題有千千百百種,不一定要追趕國際潮流,反而是你找的這條路有沒有創新的想法,何謂創新的就是不一定要第一但一定要是唯一。人才培育跟國家政策發展有很大的關係,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台灣不是一個大國, 台灣也沒有豐富的資源,系統工程應用的範圍很廣,前期政府提出MG+4C,目前政府提出5+2產業,還是要思考如何尋求一個適合台灣達到單點突破的議題, 要有一個亮點不能太過分散。

系統工程創新教學實例

交大電控所的目標是在2025年做到自動駕駛等級四(有方向盤的自駕車)的次系統零組件,因為台灣的用路環境較為複雜,所製作出自駕車相關系統會有很大的應用空間。炳飛老師的「控制系統設計」課程和擔任助教的梁家維博士生,說明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與實作能力。控制系統設計主要是學習馬達控制, 過去的教學方式就是研讀教科書、考試、做報告。其實學控制的目的就是「穩」, 因此課程提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創意競賽「雙輪平衡自走車」,學生除了要靠自己完成一台雙輪自走車,還要完成平衡的考驗,例如在車上放置一個物品,學生必須要想辦法讓車走完路線同時物品也不能掉落,競賽的元素則是提高趣味性提升實作的動機。家維補充在專題導向式學習的過程中, 學生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該怎麼做才能符合要求,也因為競賽激發求勝的企圖心,讓學生由被動轉向主動學習,就會運用之前所學或主動搜尋文獻。舉例來說,分數就是競賽獎品,我們設計一個雙輪車拔河競賽,獲勝的小組就能拿到該局的分數,分數會成為期末成績的加分。這種教學設計建立了與老師、助教、同學三方互動的學習模式,學生所想的致勝方程式就能寫成演算法,課程則負責提供豐富的教學、技術、零件資源,就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意和實作能力。

系統工程對智慧科技產業的展望

物聯網的概念正火紅,物聯網的簡單意義在要讓物體彼此要能溝通和操控,也因為雲端網路發展,除了硬體自身資訊運算外還要利用雲端網路運算。資通訊科技產業的目標不只是這些技術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結合其他產業,最終形成涵蓋各行各業的智慧型產業。炳飛老師說到系統工程在智慧型產業的機會,應該著重在「創新應用服務」上,應用型產業必須要考慮市場規模的「量」,因此不能忽視國際市場。台灣具備素質良好的人才,政府也在釋放可應用的數據,因此需要建立一個舞台提供實現的機會。系統工程是一項整合的應用,因此要考慮好所有的子系統, 再藉由系統工程的整合做出應用服務,否則現在聽到的智慧型產業或人工智慧都只是其中一項技術。 物聯網其實是連結所有的系統元件, 元件一定要跟子系統連結,子系統藉由系統做整合。

系統工程其中一項關鍵是人工智慧技術。nvidia過去是一個製造繪圖處理器公司,但現在卻有機會成為人工智慧的龍頭,就是因為GPU是以平行處理方式進行圖形運算,人工智慧中的深度學習適合以平行處理方式來運算龐大資料的運算。特斯拉(Tesla)的演算法是自家發明,但也都是藉由nvidia提供的硬體平台實現,才能實現自動駕駛功能。GPU硬體的發展一定趕不上應用的需求,但我們同樣要注意發展一個成熟的智慧型產業需要一定時間,像馬克斯宣傳自動車駕駛系統和福特要在2021年實現自動駕駛都被批評太過浮誇,或出現不斷發生集資的智慧型產品不符合之前預告或沒有如期問市。人對科技的好奇是無止盡的,我們能很快速的發想未來環境,包含智慧家庭、智慧醫療、自動車駕駛、智慧型產業…等五花八門的想法隨處可見,除了探索未來的美好外,理想的系統工程知識應用不只是為了賺錢,同時還為了將來的環境著想。

來賓介紹

交通大學電機系吳炳飛特聘教授,專長領域智慧車安全與控制系統、影像辨識與處理等,研究成果獲得許多學術性跟實作競賽榮譽,有IEEE fellow、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名列交大校史館的榮譽教學教師和教育部師鐸獎。

交通大學電控所博士生梁家維,研究興趣為智慧型機器人,同時也是一位十足創客精神的實踐者。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科技原來那麼近
科技原來那麼近
首播日期 :
2018/01/01
主持人 :
鄭朝陽&張普熏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並深入大眾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人追尋更新、更好的技術,希望讓生活可以更加便利、舒適,然而一旦提到科技產業,大部分民眾往往認為科技艱澀難懂而不願了解。因此,本節目旨在拉近民眾與科技產業的距離,請到國內具權威的學者專家,帶領大家一窺科技的奧妙,提供聽眾輕鬆了解科技產業的方法。

  「科技原來那麼近!」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打開大家思考的泉源,從貼近生活的智慧型家電到潛藏問題的科技倫理,議題從日常生活出發,令思考步入前瞻。本節目希望能拓寬聽眾視野,進而培養聽眾對科技議題的獨立思考,抱持高度彈性的創新科技思維。在小單元「賽恩斯拓荒者」裡,首先為大家帶入當集主題,請來賓簡單解釋主題,並提出簡單的問題,讓大家可以馬上進入節目狀況,接著來到主題單元「科技零極限」,直接切入主題,由淺入深,打破聽眾與科技知識的藩籬。

 

26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