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學穿過生命邊界

首播日期 :
2021/03/01
主持人 :
凌性傑

「當文學穿過生命邊界」,祈願在災難、或隱形的心靈苦難來臨時,藉由閱讀,越過身心苦痛所能承受的極限,獲得救贖!

9
廢文之中有真情-《厭世國文教室》

       細讀、戲讀厭世國文老師的文章之後,我才發現藏在滑稽戲謔背後的真性情,那是巨大的溝通熱情所導致。有好多話對親愛的學生說,才創造出這種神奇的敘述腔調,讓你喜歡聽他說一些很遙遠的時代、很遙遠的人與事。譬如厭世國文老師提到課本裡的顧炎武,他是這麼說的:「至於顧炎武,他始終牢掛母親的叮嚀,對於各種為清廷修撰明史的邀約,沒有退讓過半步,甚至將死亡做為拒絕的終極手段:「不為介推之逃,則為屈原之死矣!」     不是逃,就是死!即使大學士熊賜履親自拜託,顧炎武的回應依舊沒有變得曖昧模糊,而是維持一貫態度。後來不管誰來勸說,他還是那樣回答:「再逼我,就死給你看喔!」被強迫而做出的選擇,其實也是個人自由意志的展現,因為你選擇了安全的那條路。只是顧炎武始終站在走向死亡的起點。          每個人都有奔跑的能力,只是未必能抵達夢想的邊界;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只是未必能得到理想的結果。母親的死亡與明朝的滅亡,讓顧炎武的時間停止了。無論政治社會情勢如何變化,他依舊活在過去的記憶裡,不僅拒絕與現實狀況妥協,也避免與政治人物互動。」         《厭世國文教室》書中的slogan金句太多了,比如談方孝孺提到的:「精神堅持一點,死亡簡單一點」、「英雄死了,理想活了」。系列書名表面說厭世,其實是深愛這個世界的人啊。輕鬆幽默讀古文,與古人交心,廢文之中有真情,這正是厭世國文老師帶給讀者最好的禮物。  

浩渺中見證孤獨-《我的阿勒泰》

    我認為散文家最珍貴的任務無非是交託真實的自己。李娟一九七九年生於新疆,高中輟學後曾生活於阿勒泰哈薩克村落。二〇一〇年冬天,李娟跟隨一家哈薩克牧民展開冬季牧場的生活。三個多月的冬季游牧歷程,便翔實記載於《最大的寧靜》裡。讀過《記一忘三二》、《遙遠的向日葵地》,我深深以為理想的散文理當如此。          《我的阿勒泰》大抵以新疆物象為底色,宛如水彩畫一般地塗抹生存面貌、人際往來。書中對母親、外婆的敘寫,尤其顯得靈動,有哀愁也有幽默。書中有一篇〈鄉村舞會〉,那是李娟少數暴露個人情愛故事的篇章。李娟意識到自己的身體雖然承載著生存的重量,但也清晰地感受到身體裡有舞蹈。那是愛的萌發,情竇的掩抑與張揚。           如果活著就是受罪,每一個人受的罪也就輕重有別。〈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直面生死之事,文章最後,李娟想起外婆的叮囑,重整了自己的人生觀:「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頭而已……」我想,這大概是散文家最本色、最交心的話語了。           讀李娟的文字,頗有時空浩渺之感,於浩渺中見證孤獨。年復一年,阿勒泰的冬雪堆積又消融,《我的阿勒泰》彷彿白雪皚皚覆蓋,讓生活、讓大地顯得無比乾淨。

既甜美又憂傷直指存在-《蜂蜜花火》

    有事與無事,都可以成為散文的核心。然而無事的散文難寫,難就難在於如何無中生有。《蜂蜜花火》的事件通常出於浮想,通過想像的內容直指存在的感受。如此一來,無事也變得有事了。           以動物們為喻依,林達陽的這一系列書寫,有甜美也有憂傷。書寫筆觸像是水彩畫,有層次地暈染,風雲雨露、草地青青、大海蔚藍、天氣的透明感……,處理得極為細膩。敘述腔調則像是美聲男伶,以高級的和聲收服閱讀者的耳朵。           這本《蜂蜜花火》,人與動物相互映照,寫動物的形貌與存在,無非都是出於自我目光投射。林達陽說:「我們已經長大、已經成為現在的我們了,沒有演化成其他更美麗更寂寞的動物,沒能以其他的樣子相見相遇,想來難免覺得有些可惜,只好記錄在這裡。」而人這種動物,我想正是因為這些溫柔的想法才變得美麗的。

孤獨是生命的原型-《孤獨六講》

    蔣勳老師的 《孤獨六講》梳理生命中的孤獨境遇,從六個面向碰觸最幽微的人性。「情慾」、「語言」、「革命」、「暴力」、「思維」、「倫理」這六個主題,跟孤獨原型相互關連,交織出人的命運。蔣老師說:「對人性的無知才是使人變壞的肇因,因為他不懂得悲憫。」「因為我一直覺得,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這些話語讓我明白, 跟他人對話、跟世界對話之前,首先要跟自己好好對話。要經歷一些事之後,才終於看見自己的執著、煩惱,理解那麼多的「求不得」為什麼會變成生命的負累。           這世界其實很公平,也很殘忍,不願意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人,通常無法獲得他人的理解。人與人之間,何其艱難。夠有自信、夠愛惜自己的人,比較不會在意是否被他人接受或喜歡。自愛與愛人,常常是一體兩面。能夠自尊自重,敬慎對待自己的孤獨的人,通常比較能夠得到別人的信賴與敬重。那個孤獨的起點,決定了人際關係的好壞,也決定了感情交流的質地。          看見孤獨的生命原型,善待自己的孤獨,或許才能活得更加自在坦然。

終於微笑以對當初的淚水-《不要溫馴地踱入,那夜憂傷》

   也許因為生命本質的親近,許悔之筆下的動物們好像對我說了很多祕密。壁虎、白蛇、紫兔、雲豹、山鹿、狐狸、白熊、鯨魚、獨角獸……,在不同的詩行裡露出身影,發出聲音。           不認識許悔之之前,我就是透過那些可愛動物得到許悔之的安慰。二十世紀末,我在最困頓的時刻讀許悔之,在嘉南平原的茫茫大霧中幾乎迷失自己。《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我一個人記住就好》絕對是療癒系書寫的精品,我每次讀著覺得想哭,就失聲痛哭了。用淚水洗滌罪惡或痛苦,試圖成為一個嶄新的人,我開始豢養屬於自己的可愛動物,並且幫牠們布置一個安穩的家。《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我一個人記住就好》的精華,如今都收在《不要溫馴地踱入,那夜憂傷》,讓我想起當年的淚水,而終於可以微笑以對了。             許悔之關懷的對象有親人、師長、朋友,也有遠方的受難者,慈悲與柔軟形成了這類作品的基調,我從中看見了人性的昇華、生命的尊貴。人情往來之所需,許多人的應酬唱和、噓寒問暖略顯虛浮,應用文書只是應用而已。許悔之的作品讓我明白,他人的苦難其實與自己息息相關。作為一種傳達的藝術,詩不是聲嘶力竭的哭喊,也不是氾濫的呼告,而是用眼角的一滴淚水折射出一個令人動容的世界。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